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心得] 最想念的季節之《烈火青春》


 上禮拜五晚上,我從後驛站搭捷運往南到中央公園站,走上潔白光敞
明亮的捷運出口彷機翼頂蓋,旁邊是幽幽昏昏影影幢幢的城市光廊,穿
過新崛江疏疏落落的人潮,到一棟舊大樓的樓上,一間小小的辦公室,
觀賞一部免費放映的電影《烈火青春》(Foxfire,1996)。

 Angelina Jolie(飾演Legs Sadovsky)在潮濕的雨水中出場離場時,
深邃的眼睛和豐唇令我印象深刻,就像我第一次在螢幕上看到《勇敢復
仇人》(The Brave One,2007)裡的Jodie Foster那樣,如蕨草覆蓋
般瀰漫著神秘且令人頭暈目眩的女性魔力。

 《烈》裡頭的人物行事與不斷起伏的劇情,頗適合從性別和女性主義
切入討論(那些儀式、啟蒙、女性彼得潘的雙乳和短髮下稚氣的輪廓)
,空屋中那些搖曳生輝的蠟燭,讓我想起侯孝賢《千禧曼波》裡頭桌上
舒淇望眼欲穿的蠟燭,微微顛簸的車廂和貨車速度與轟轟聲音一直在畫
面中通過、提示,那些燃燒最快的燭光包圍中草草寫就的揉皺青春,方
舟上的憂患與狂歡,原來也同重逢的神蹟一般,曾讓我們那樣相信、如
此著迷的自信和獨斷,以及後來生命早期所造成的巨大缺口如何就影響
了之後的固執孤獨、受創,以及驟下的殘酷決定。

 就是這樣了。

 「妳要跟我走嗎?」一連串驚嚇之後,回首當時卻已枉然,在最後一
幕那空曠寂靜的深夜鐵橋抉擇場景裡,兩個女生良久的沉默對峙中,Hedy
Burress(飾演Maddy Wirtz)手緊緊按胸艱難痛苦地說:「我會永遠
記得妳。」感傷無可挽回的夜闇構圖,那時我感到我心同Legs一陣揪緊,
然後脆弱地碎掉,淚眼婆娑看著鏡頭下事情本該如此發生,清麗哀傷的
離別吶。雖然,不隨那人地老天荒流浪、不逐波西米亞而去也不一定是
絕路。

 電影最後,Hedy克服她第一次見到Legs爬上鐵橋頂端時的恐懼,鼓
起勇氣爬上黎明的鐵橋,我們知道命運終究給了她另一個人的身影在自
己心中,那些年少輕狂的暴亂身影成為了成長的圖騰、自我鏡像的一部
分,才知道那些暴風雨在我們生命中的位置無非是青春的贈禮,出場、
飛舞、旋轉、分享共一根菸、不能同意彼此更多的世界舞台,然後...
...那些原本濃密混蹭的友情與青澀的愛苗,或因種種理由、或人事遷
變、傷害意外而一一退位,朋友一場緣起緣滅,最後那些台階、那些高
度、那些風景,都成了時間嘆息的祕密基地,終於除了回憶,再也不能
傳遞那些善意的理解與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