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復健步態】及鳳凰樹現代詩決審會詩評
復健步態|薛人傑
「Right in the middle!Steps to follow!」(註)
那些腳跟先著地的騎樓
擁有一匹金屬四腳驢馬
每天各按其時
勤勞噠噠,拖曳光與塵的步伐
每天下班失所造物聳起飯匙骨
暈暈浮著一茶匙的疼痛與疲乏
那些最原始的屈曲都不該懷抱空洞
不該隱匿體表的濕熱提詞
那些不該麻木的
本體受器,撫觸不一樣的水紋
讓腳蹠平放
讓並列的四隻手環繞樹梢平行擺盪
我並不知道那些方寸對掌
藏著什麼讓我們知足相像
那靜止的蘋果彈力球,殼做過這運動
我沒有伸展手臂的遠端,我沒有拿取
光滑開口的玻璃杯。看
我沒有裝過乾淨的海水
我沒有植過一束純白的海芋。拼圖。
放放,不對,這裡,那裡,對好棒噢。下課前
我們拋那些分明的彩虹
提著大大魔術袋的阿桑,她們
都是叫麗莎的媽媽
其實也都是似曾相似的無名老師
其實行人的腳尖離地都不承重都不尋找
都不要踩那些野生浪跡的玫瑰
乖,用筷筷夾起碗中
那顆精細的紅豆
候車時請勿超越黃線
小心跨越月台間隙及車廂落差
從一個立面跌倒至另一個平面
並沒有別的蹊徑往返
我沒有茫然失措,沒有去摸
那微不足道的門栓
扶著床欄讓重心移向癱肢翻過此身
所有的記憶操演那面鹽晶閃閃的牆
坐落的家屋共二十根趾與指頭
會彈屜格里各種輔具的平均律
我有副木綁縛,從熟悉不遇的小小的
閣樓邁開細細長長的奔跑,弓的路燈
拎起那出租、那適於把握的杖
對我來說,對我來說
自己穿衣,自己刷上面
白白的牙,自己擦洗火炬中的臉
臉在兩列夜行的黝黑窗扇之中
會車時刻,溫柔側身當場蹲下
蜂鳴器與吹笛手祈禱強光交錯
何不碰苔深的石頭
何不繼續骨力跳動
(註)分別為兩本神經物理治療課本書名,用於中風半身不遂
病人物理治療和功能回覆。
第三十八屆成大鳳凰樹文學獎現代詩決審會(2010/05/22)
主持:翁文嫻老師 評審:張梅芳、林於弘、孫梓評
完整錄音檔: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x58_vISYOw/
第一輪 圈選概論與前言
林於弘:
圈出來的〈無愛的W〉,這是一首分三節的,我認為它在整個結構上是經
過設計的,非常有意思的一首詩,既然現代人討厭引古代的,就改用外國人
的話或句子,這也是一種可行的策略,像九十的〈復健步態〉跟〈無愛的W
〉是類似的作品。
張梅芳:
就引兩位創作者的概念,當作我等下實際進行評論的一個前言。一位是顧
城,就是我過去曾經寫過他的博士論文,那他對詩人的要件曾經有一個揭示
,我就念他的話可能不太清楚:「我以為大詩人首要具備的條件是靈魂,一
個永遠醒著微笑而痛苦的靈魂,一個注視著酒杯、萬物的反光和自身的靈魂
,一片為愛驅動光的靈魂,在一層又一層霧像的幻影中前進。」我覺得一個
詩或是一個作品,作品內在的靈魂深度,大概是這個作品最吸引我的一個地
方,如果他沒有一個像顧城所謂的能夠注視著酒杯、萬物的反光和自身的靈
魂,他如果沒有這種自身的強度,然後那種專注性,或者是那種穿越核心的
能力,那我認為他在靈魂上就是一個有待進修的一個靈魂;那他會在一層又
一層霧像的幻影中前進,我想那個詩人對於所謂真實與虛幻的穿越,那種透
明,或者是那種感悟,我覺得會比一般人有更深切的感知才對。另外一位是
Marcel Duchamp......(略)
孫梓評:
那我也簡單說一下我看作品的標準,我很喜歡有一個也寫詩的朋友叫鯨向
海,他說過兩句話我覺得很棒,所以我要跟你們分享一下。他就說,他覺得
寫詩的時候,寫詩的人應該對待自己極其嚴格,但是閱讀他人的作品應該極
其寬容。我覺得這很適合,給在場的你跟在場的我,寫詩的時候就是你投來
作品,其實你應該是對自己極其嚴格的,你怎麼去寫你要寫的東西、你的主
題、你使用的意象、說的方式。我有注意到說這一次參賽規則,裡面規定的
行數是五十行,一般來說,現代詩寫到五十行是不太容易的,相較於短詩,
或者一般是二十行裡面的詩,要能夠寫到五十行,其實需要更大的經營和結
構上面的安排,行數越長其實也越容易暴露更多你的生澀或是破綻,所以我
認為行數的遊戲規則,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空間試驗,它也是很能夠訓練你
用現代詩競技的地方。讀詩的時候要極其寬容,所以我覺得我其實是抱著一
個最大的開放去閱讀這些作品,那我畢竟也只是一個讀者,就像平常在副刊
上面看投來的作品,其實並不能夠說我們是可以作為一個客觀的閱讀者,還
是不可避免地會有自己的口味存在,所以我來看這些作品的時候,即便我開
放一個最大的態度,我還是不可避免有我口味的存在,有我喜歡的主題、或
我偏愛的意象群組。我覺得我挑選出來的作品,大概也是基於這樣子的一個
前提來作為挑選。
那我簡單說一下我挑出來的這些詩,我也蠻認同剛剛張梅芳老師提到的就
是說,其實在詩裡面也許到最後,我會挑出來我自己認為敗筆比較少的地方
,當敗筆越少,勝負就可以提到最高,因為這一些作品有比較多晦澀的東西
在裡面,我讀起來其實有一些部份是蠻吃力的,然後也有一些東西是比較不
可解的。我覺得其實晦澀或不可解的部分,固然可以透過讀者自己的客觀或
主觀詮釋去為它填補空白的部分。但是如果完全是歧異性過大的時候,其實
可能就會接近失焦的狀態,那我會希望不僅在一個篇幅裡面,儘量不要有太
多失焦的部分呈現,而是可以跟閱讀的人發生互動。這也剛剛跟於弘老師最
早提到的時候是一樣的,畢竟它不是一個日記,它不是一個私密的自己對自
己的對話,它畢竟還是一個公開的作品,它應該必須是可解的,所以我也希
望我挑出來的作品是可解的。
〈復健步態〉
我還選了九十號的〈復健步態〉,〈復健步態〉是一首很有趣但很難讀的
詩,為此我很努力地去網路上面尋找中風復健所會遇到的什麼狀態這樣子,
我就發現裡面有非常多的專有名詞,如果讀的時候,甚至有一些地方其實作
者會稍微有點脫散掉。那我覺得光看這首詩,從題目就覺得很有意思,因為
復健步態是一個充滿想像性的專有名詞,如果你細地讀下來,可能可以感覺
到他其實循照著一個復健的步驟,從臥床、站立、爬樓梯,最後他有使用拐
杖。我覺得它的結尾很有趣,他的結尾提到他自己做一些事情其實很難嘛,
他在「臉在兩列夜行的黝黑窗扇之中/會車時刻,」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
把這個場景想到是一條很長的醫院的走廊,然後有兩扇窗子夾著那個第一人
稱的我,那他可能是那個正在作復健的人。其實我本來以為,復健這件事情
可以有更多的意在言外,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只有很安全地遵循著整個醫
院的意像在走。
第二輪 〈鏡子〉(張4、孫5)與〈復健步態〉(林5、孫4)各獲九分。
張梅芳:
我當時在評的時候,我覺得好像是一個有醫學背景的學生寫的一個作品。
我當時把它分成兩個部份我認為前面是他正在對他的病人進行復健,當然這
病人也有可能像徵他自己啊,就是他把自我分裂嘛,既是醫生又是病人,所
以他在對病人進行一個復健的動作。但是我覺得很奇怪的是,就面前那幾段
對病人進行復健動作的時候,他有給我一種我去醫院看病的那種感覺,或者
是我和一般人對醫生、護士或是復健師的感覺。當醫生在下達指令的時候,
我多麼希望醫生能夠帶一點感情對我說,但是我就會覺得我在這幾個段落,
當他在對病人講話的時候,就真的比較像一個醫生、我印象中的醫生,有一
種叫他做這些動作時的那種冷淡,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誤讀,其實我覺得他對
外界他現在正要去進行復健的那個病人,他其實是有一個醫生的姿態,如果
他能夠更強化,把那個病人也轉成有一天他自己也會變成病人的時候,我覺
得他寫的那個病人會更讓我這種.......我並不是醫生啊,讓我更進入這個領域
的系統裡面。因為我覺得我在前面那個領域的系統裡面,我一直被放置在病
人(的位置),然後就是有個醫生對我講話,但我們其實醫生有一天也會生
病吧,如果他更從一個病人的角度來講話,或許會更親切,或是說那個指涉
性的涵義會更有一種迴還互動的多重性,那對於一個詩的隱喻的可能性,我
覺得就有更大的創造空間。
那大概後面幾段,我覺得他開始進入他自己,可是很奇怪的是我覺得他對
他自己的解剖非常的深,他對自己的注視非常的專注,這就形成了前後的落
差,這個落差非常的大,也就是他注視外界跟注視內在的兩種眼睛,我一直
覺得這兩種眼睛,不要那麼讓我覺得這兩種眼睛是兩種的話,或者這兩種是
前面有那兩種、後面有那兩種。可惜的是我覺得前面是一種,後面是一種。
就他那個注視的深度,那種關懷,或者是敏銳度,我總覺得前面他在注視病
人的時候好像就少一點點,但是他在注視他自己的時候是蠻清晰的,就是那
個狀態是很深刻的。
還有我對這個作品有一點意見的是,我認為他那個語言的狀態不是處理得
太妥當,就是我有點懷疑他對那個意象的操作識經驗是比較淺的,因為它太
多意象放置在那裡的時候,那個彼此的呼應性、對稱和對於群組的概念,我
覺得沒有處理得很妥貼,他是比較突兀的,好像我們貼磁磚總是有地方突起
來,不是貼得那樣平整,但是他那個突起又不是為了效果,我覺得不太是,
他其實以為那樣的突起可能會使詩變得豐富,或是字詞的密度會增加,但是
在我看起來卻剛好相反,反而是因為他貼得太不平整,所以這整個詩的流暢
度就沒有我喜歡的那種....那種流暢度、完成度和經驗深度,這是我沒有選這
首詩的原因。但我很認同他使用了一些我們都不熟悉的語彙,好像我們在那
種語彙的想像力當中,是全新的一種體驗,這一點我是很肯定他的。
林於弘:
我選〈復健步態〉不是說我已經在做復健了,這個要先聲明一下,與此無
關。評審真正要發揮的作用現在才開始,那我想我必須為〈復健步態〉-因
為他是誰寫的,跟我非親非故我也不知道,雖然我快要復健了-但我要努力
說服兩位老師,就是:第一,他的意象用得多,堆疊得多這是優點也是缺點
,如果不???,當然會造成混亂,但它跟〈鏡子〉放在一起,其實我認為
那內容相對來得具體深刻,表現的深度也夠,我們正常人一定會合理地懷疑
,這個作者應該是有醫學背景的學生來寫的;如果不是醫學背景,那一定是
自己跟我一樣快要做復健了。這二點,他的文字掌握能力其實有他的特色,
你可以看他的第一段「四腳驢馬,步伐,疲乏」,包含他的音韻的掌握是有
用到的,因為我用螢光筆把它整篇大概塗了之後,他不是刻意地用韻,但是
對字的考究程度,我看得出來他是一個用字非常講究的寫作者。那我想新詩
既然是一個新的嘗試,我覺得它處理一種-這樣的題材是很少有人處理過的
,它有它相對的難度,那我對開發新的層面的東西,我會佔比較多的興趣,
現代詩如果還要去寫「白日依山盡」或是「不破樓蘭誓不還」,我覺得是跟
自己過不去,那挑一些新的東西,你會有新的題材的溶入,當然,張老師提
到,就是它因為文字多內容長,相對的會有瑕疵出現。〈鏡子〉我沒選的原
因是:第一,我不太照鏡子,因為裡外不是人,我不會沒事去照它;第二,
因為我對它內容的理解度,我不太容易能夠完全讀懂它。那〈鏡子〉的處理
詩意,我知道它處理是一個內外相證,真實的我跟鏡裡的我的兩個相對,那
以我來處理,我會強調那個相對面的同義面的呈現的部分。我沒有選鏡子其
實在我的閱讀習慣裡面,這樣的作品我會覺得它偏向散文化,而且它要呈現
的意旨不是那麼明確,所以我沒有投它,而且它一些用字遣詞的方式,我覺
得老話一句,就是它的意象經營的強厚我覺得是相對比較不足的,所以我希
望替〈復健步態〉拉票......
孫梓評:
我是既得利益者,因為是我圈到?。所以我其實是,就兩位老師的話我都
認同的,剛剛張老師有提到對於〈復健步態〉的一些問題,其實也是我比較
擔心的部分,所以我給他第二高分這樣子,它的優點當然是因為它拓展了意
象群組,是我比較欣賞的,但是它其中有一些段落,其實我覺得它有渙散掉
了,所以我覺得讀得很辛苦,包括結尾的地方我覺得也流於抽像。那好巧不
巧,是我對於〈鏡子〉找到一個我切入的閱讀點,所以我覺得可以理解;再
來是我覺得雖然它看似散文,但它在每一個散文的白話後面有一個它要去的
地方,我覺得讀起來相對清爽很多。
第三輪 三個評審投票,孫、張投〈鏡子〉,林投〈復健步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