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傑攝影/夢想嘉年華之彩虹婚禮-亞輝和安古)
今天早上台北天氣很好,我住的地方往外望,淡水河濱綠草如茵,河水波
光瀲灩,若非下午有事,本該牽小摺出外踏青,尋河岸往出海口而去,或者
去老街,或去有河坐坐。可惜下午有事,就從一大堆儲存的影片檔中選了《
四月之戀》,才看三分之一就覺得自己沒選錯片,片中風景優美、步調悠緩
,讓我回想起《清秀佳人》中的愛德華王子島,以及《Cover Boy》(2009,
男色多瑙河)中逝者已矣、天地悠悠的多瑙河出海口,片中取景出現了我特
別喜歡淡淡的、濛濛的像水彩筆觸刷過一樣的海岸,用色不像《Frida》般
繽紛濃烈,但也絕不若有似無,而是在純白的畫布(牆)上以紅藍白顯現
出人性與真愛原初的單純形狀,令人想起 Kieslowski的三部大作。
女主角 Avril從原來包得緊緊的修女,於晨間裸身出沒於海洋中,怎麼講
呢,完全不會有《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裡頭那種情慾的張力,倒像「維納
斯的誕生」充滿一種豐盈的美感,這對紙片模特兒大概是不可想像的吧。其
中有一幕,是 Avril趴在沙灘上,鏡頭從頭頂拍下,金色的頭髮披散、線條
波動,高舉的雙手輕輕撫觸沙灘,充滿了「觸感」與「溫度」,這是生命感
受、享受這個多采多姿世界最美好的一幕,同時也隱喻著愛情裡的肉體接觸
,果不其然下一個劇情,是跟喜歡她的男子皮耶,坐在沙灘草叢中,皮耶望
著望著就湊上去吻了她(初吻呢)。
法國的海岸優美,或許是劇情感染使然,相較於我前幾日看的《Shelter
》中的孤絕封閉感的美國西岸衝浪地,普羅旺斯海邊反而多了份寧靜祥和感
,或許這會是自由最好的狀態吧(但我是在觀影)。
皮耶握著 Avril調顏料的橋段,在我印象中跟《第六感生死戀》捏塑陶土
的經典類似,不過因為我沒看過《六》,所以 Avril因肌膚相親而感受到皮
耶對她的情愫,期間的表情和情緒轉折相當動人、令人羨艷。近結局時,粉
刷教堂那幕實在驚喜,藝術畫面美得像第二次創世紀之伊甸園呢,顏色和肌
膚相當貼近,轉到空間(牆壁)用四人肉身沾彩漆印上為誓,男與男、男與
女,自由奔放,想起詩人顧城知名詩句:「我們看不見最初的日子/最初,
只有愛情。」此詩恰可以和此電影畫面劇情互文對照,而電影以一種藝術的
形式讓我目擊到了那所謂的愛情最初,當你下決定的那刻,那刻就改變了,
就是幸福的開端,不禁讓我暗暗下決定,若有朝一日當真要結婚便該當如此
。此劇結局高潮做了一個跟《性愛巴士》結尾類似的小小設計,讓本來以為
劇情就此急轉直下而揪緊了心的我,鬆了一口氣且意猶未盡。
跟《Avril》一樣,《Shelter》也是談「自由與侷限」與「選擇」,一樣
也有個喜愛繪畫的主角,只是這次愛情的兩方換成兩個男同志,認同掙扎與
家庭交織,同志電影中類似的題材其實汗牛充棟,不過大概因為是知名男同
志雜誌砸巨資拍的,所以雖然沒有什麼技巧和印象深刻的取景,靠著衝浪和
空間佈置,總算有做出「Feel-Good」的感覺,不然會讓我以為美國的同志
商業片都像「酷兒同玩派」一樣低俗可怕壞品味,噢至於Bruno我則還沒看
過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