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普魯斯特問卷01

何謂普魯斯特問卷?


普魯斯特問卷就是由一系列看似簡單的問題所組成,問題囊括被問者的生活、思想、價值

觀以及人生經驗。探討人的心理狀態和思考方式的變化,隨著年齡際遇,會有不一樣的答

案,是了解最簡單別人或自己最直接的方式,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的答案卻相差甚遠。

會發現到,也許原來自己並不像預期的那樣了解自己,而一個人的追求、喜好甚至生命觀

都通過這份問卷呈現出來...而又以法國名小說家普魯斯特版本流傳最廣。

----------------------------------------------------------------------------



 1.你認為最理想的快樂是怎樣的?

                   /跳


  血流乾後的釋懷像某個轉喻

  某框鏡像中一條蜿蜒向左的小徑最好

  有樹影婆娑

  接引往發光的小巷

  風箏牽著你不疾不徐地散步

  不為什麼

  無目的

  不需要敘事導引

  像落地窗邊端起一杯溫潤的卡布奇諾像吻

  像大象的腳印

  你的耳朵是滾動的石頭流暢的韻

  暖柔探觸靈魂像陽光

  那時候我總希望是一個人忽然

  在一本書裡被我自己看見

  散焦而且窗外下著雨

  如果晴天最好也不為什麼不顯示在中央氣象局的衛星雲圖上

  如果你掩頭騎腳踏車迎風背雨而去

  時間將被切碎成小徑上的草兒

  也許風衣是憂鬱的也許需要一些背景色如海洋

  在理想的青澀細格線上

  是小小的浪花跨著正步意識

  一些失落一些喜極而泣

  一些彩虹

  偶然的流動從來不去哪裡(腳踏車的輪子)

  而這個形容詞就無所不在的景觀

  雨絲

  涼涼的是觸覺的尖銳簇放

  記得仰角幾度拍打如荷葉款擺傾斜

  當電腦螢幕開出一朵花微微顫動

  你說:「我就在你旁邊,離開液晶好嗎。」

  而快樂的去中心也許是

  釋義 01010111101100110101001011010000010010011010011010011001

  我不說你不講

  在黑白灰階的巨大牆面下

  你用粉筆刻下

  好今天我們不聊人群、自由

  不翻譯飢餓與滿足

  不具像

  不誦念村上春樹的午夜汽笛聲那段

  只在熨平的清晨我從飽滿的夢中睜眼且呼吸

  你竟打開昨晚我未念完的散文繼續娓娓道來

  是旅行那段

  是生病

  從此我把那些擁抱中挪用的語言色塊氛圍都視為深淺不一的快樂力道

  但都彼此有著以光年不斷離散的自覺隙罅



  #



  打破現代與命運的全控情境

  在反覆的結冰與溶解的過程

  永遠無法量化與物化

  像一場霧漫過孤島般遙遠的昏黃鈉燈

  恍惚不再感覺自己入戲







  小時候很喜歡玩積木。

[心得] 讀吳岱穎〈藍色地圖〉


(跳跳攝影/成大博物館,董作賓贈蘇雪林墨2007.11.20



 〈王辰冬月集句詩〉:



 野客在山三千載,春去秋來自不知,

 有約伊川買泉石,從來不解入時宜。)

-------------------------------------------------------------------------------

 是關於憂鬱症疾病(感受與處境)

 是關於書寫(說話)

 是關於海明威的一生


 若在近來流行的普魯斯特問卷裡則占據了以下兩題的答案:


 3.你最害怕的是什麼?

 4.你目前的心境怎樣?


 五段裡,以隱喻性思考展演了敘事者(我)的病歷認知(主訴)與治療過程(藥丸),然後這些敘事感受與意識流動,又被包含在與醫生通電話的這層框架下,敘事者並擺盪質疑擔心著,是否能像許多人一樣回歸日常健康與社會秩序的建置裡呢?


 『他們是怎麼辦到的?』是轉折,起因於敘事者『看不清楚他們的去處』

,但在我的解釋裡,我認為敘事者同樣也不清楚自己的去處,就算看清楚他

們的去處,那就是「我的去處」嗎?用這藥真的能讓人安居嗎?他們的處境

即敘事者的處境,在藥物的作用下,真能劈荊斬棘旋開心中那些密布糾結的

藤蔓終能回歸正常嗎?


 『拿著開山刀……』此段本是譬喻治療到康復的過程(回),但又可折射

海明威晚年的寫照(註1)。藥物動力是霧,意識被形容為峰巒,疾病是根

深蒂固且春風吹又生的單雙子葉植物們,因此藥物只能一時籠罩意識,但在

這同樣模糊的美好裡,真能從闖入憂鬱再優雅散步回家嗎?那與藍色的墨鏡

何異?如果對世界「荒涼虛無的感受」才予人真切的現實感,讓人清晰認識

這世界的樣貌與重量,透視歷史傷痛的真實,戰爭、革命、衝突的記憶,那

海明威正是最好的寫照,還回得去那個愛與和平的溫情世界嗎?如此讓人焦

慮的隱喻呢。



 「我想說,但我無法再說。」除表達因掛電話而終結對話外,也接續第二

段「這世界壞了,但我仍想說話。」為什麼無法呢?是同海明威一般達到書

寫的盡頭嗎?還是要被憂鬱的重量壓平了?或者書寫-憂鬱互為因果?在藍

色自溺的敘事地圖上。一個想像的戲劇場景,在敘事者的位置上,看見『老

』海明威拿著獵槍從敘事者面前經過,這是象徵很強烈的心理暗示,敘事者

恐懼她的憂鬱和書寫生命會同海明威一般交集,千言萬語都指向一歸零的幽

暗核心,最後步向不忍卒睹的面容稀巴爛結局,這是藍色地圖上拿著疾病護

照的前車之鑑,相當清晰殘忍。


 『冷而白的牆壁』可作醫學巨塔或社會隱喻,既然敘事者不想目睹這條路

上的毀滅(位置交換),只好背對,接受醫療與社會的協助,可是面對的卻

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怔忡霧散之際,竟只有一堵無路可去的牆,回首來時

路那面平攤的地圖(記憶隱喻)早徹底被療程所擦拭更動,乃至可能消失(

註2)。敘事者同樣擔心藥丸是否可以接引她回去,抑或反而連前此的記憶

都被壞毀。真正的安居所在哪呢?藍色地圖不也是自身的一部分?可以想見

身陷這樣進退兩難的處境多麼困窘難受。


 這是控訴嗎?向誰控訴?讀者的位置在哪?


 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而原來,敘事者無法再說只是因為不敢發出忍哭的噤聲。願主保佑疾病書

寫終能作為敘事治療,而非以書寫見證生命暗面終結之途,並建議疾管局鼓

勵已被治癒的病友多向正在接受治療的病友們現身說法。


註1 From BBC NEWS


 30年代末期,海明威再次來到西班牙,這次的目的則是觀察西班牙內戰。

他根據見聞寫了《喪鐘為誰敲響》,在1940年發表。他的寫作生涯使他長期

離開美國,尋求各種各樣包含暴力和死亡的經驗。他去非洲打獵、打的是大

象、獅子、老虎等大動物。他對深海捕魚也很有興趣。他在這方面的經驗使

他得以寫出《老人與海》。這是關於人的大無畏精神和人生的徒勞枉然的寓

言式的小說。老人在拼命搏鬥之後捉到了一條大魚,然後費盡九牛二虎之力

把它綁在他的小船的船舷上,結果眼睜睜地看著鯊魚把它吃個精光。但和海

明威早期的作品相比,《老人與海》的故事好像有點故作感傷,也有點虛假。


 這時候的海明威,大概就像故事中的老人一樣,不但精疲力竭,也看到了

自己奮鬥的結果無非是一場空。公眾眼裡的海明威是一條硬漢,但實際上他

是非常敏感以及情緒化的。在寫作上,他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他發現自己的

作品無法達到《喪鐘為誰敲響》和《老人與海》那樣的高度和質量後,就陷

入了絕望。他試圖靠深海捕魚、打獵、飲酒等來分心,但還是徒勞,1962年

他在非洲打獵的時候,開槍自盡,了結一生。



註2 From google



 [编辑] 自殺


 海明威曾於1961年的春天試圖自殺,於是再次接受電痙攣療法。在他的62

歲生日前3個星期,1961年7月2日在爱达荷州克川市(Ketchum)海明威的家

,他用從地下室貯藏庫找來的雙管獵槍自殺了,妻子聽到槍聲,立即下樓察

看,當時已面目全毀,只剩下嘴巴與下巴,法醫最後認定為擦槍走火。法庭

裁定他最後的行為任何人都不需負上責任,並以天主教的儀式把他埋葬。據

稱在他接受了電痙攣療法的治療後嚴重破壞了他的記憶;醫學和學術界亦極

為留意此一說法。除了以上的一種說法外,亦有人認為海明威之所以自殺是

因為他在寫作上對自己要求很高,後來發現自己的作品無法再達到《老人與

海》那樣的質量後,就陷入了絕望,雖曾試圖靠深海捕魚、打獵、飲酒等來

分心,但是還是徒勞,最後才要自殺。[11]


 海明威的其他家庭成員亦也都是自殺身亡的,如他父親、兄弟姊妹及後來

的孫女瑪葛·海明威(Margaux Hemingway)。一些人認為海明威患有躁鬱?

g。在他一生,他都常常喝得重醉,因在晚年過度酗酒而導致他患上此病症。





原文本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nov/27/today-article4.htm

[成大學生會公告] 憤怒的鳳凰花,正義何在?萬人連署活動

本頁縮址 歡迎轉錄 http://0rz.tw/703mf http://tinyurl.com/2fxs3l



 道德淪喪,罔顧人命。11月25日深夜,台南市發生煤氣行老闆酒後駕車,

 連續追撞四輛汽車、十四輛機車並且造成兩死三傷的慘重事故。然而,最

 令人痛心疾首的是,事發當下犯人不但蠻不在乎地說出:「無代誌,我會

 處理,OK!
」的冷血話語,甚至還出言恐嚇承辦警方,拿出自己認識某

 某議員之背景來對警方施壓。倘若當場無正義民眾跳出,警方根本無人

 敢對犯人進行酒測。新聞報導所指出的犯人酒測值零點六七毫克〈超過

 零點二五標準即為公訴罪〉,
其實已經是案發一個小時後的數據。



 司法不公,「正義」何在?酒後駕車意圖殺人的犯人以及其案發後依然毫 

 無悔意的惡劣態度、現場企圖吃案且互相推託的警察、哀痛欲絕卻只能忍

 住悲憤無助落淚的家屬容顏 … 曾幾何時,這樣的場景竟在台灣不斷上演

 ,到底我們的社會是怎麼了



!!!最新消息!!!


成功大學學生會連署文件正式發表(含校內與校外):前往下載



http://myweb.ncku.edu.tw/%7Ee9493613/10000B.doc


這是校外連署書 寫完請寄到701台南市東區大學路一號成大學生會收


請大家幫忙告訴大家 校外的人也可以連署


身分證字號寫前六碼即具有連署效力


連署到12/05號為止


成功大學學生會將在明天上午九點(11/28),在光口警衛室旁(成功大學光復校區門口),


天氣晴朗則會在校門口(地圖紅標),下雨則會在學生活動中心一樓(地圖藍標)!!


找不到可以看一下,相距不會很遠,謝謝!!


啟動憤怒的鳳凰花!正義何在連署活動!(11/28~11/30 09:00~21:00)


請各位憤怒的同學,將你們的憤怒化為實際行動吧!


這次的連署活動主要的訴求為:


一、我們要求犯人改變惡劣態度,對所有受害者或其家屬道歉,並且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

,負責所有善後之賠償與處理。


二、我們要求政府改善警紀敗壞、司法不公的社會現狀,確實保障人民權益,全體成大學

生/社會大眾願為警方後盾,支持司法強力執行。


希望可以見到各位熱血青年們!


相關新聞(或Yahoo!搜尋"酒駕 成大") 新聞錄影mpeg(感謝daidai提供) rar分流


其餘預定行程


 


 


 


地圖:            UrMap詳細位址



 


 


預定其他行程:


作者 nckusao (成功大學學生會) 看板 student

標題 [公告]鍾同學事件學生會相關回應

時間 Wed Nov 28 00:53:27 2007

───────────────────────────────────────


student版740篇和741篇為公關部長給有關心鍾同學的提前告知,


此篇為學生會之詳細內容,


也請各位同學踴躍響應。


 萬人連署活動


時間:11/28─11/30 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

地點:光復校區警衛室旁


 萬人共同追思繪畫─凋零的鳳凰花


時間:11/28─11/30 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

地點:光復校區警衛室旁

內容:

請大家一同於白色大型布幕上,

蓋上血紅色的手印,

共同創造出代表府城與成大的鳳凰花,

以表達我們理性的憤怒。


 公開記者會


時間:11/30 〈詳細時間未定〉

地點:未定

內容:

訴求之公開聲明,

遞交連署書給立委。

〈詳細內容未定,

此記者會將由學生會與新聞中心共同辦理〉


 今日學生會長與教官室接洽後,

校方表示也會站在支持學生理性訴求的立場,

並請系教官和家屬連繫以提供協助,

同時也會提供同學必要的心理輔導。


成功大學第十五屆學生會

2007年11月18日 星期日

[日記] 臉

 今天和阿悟溺在一起一整天,趴在他身上睡覺,留戀他在我窗邊抽煙的樣態與神情。

                                                                               

 整晚他唱王菲的歌給我聽,掏空他的靈魂,反覆講著星座與記憶。

                                                                               

 晚上依依不捨分手,他回家吃飯,

                                                                               

 我要去南方影展看有鴻鴻導演座談的《穿牆人》。

                                                                               

 張永政好帥,那臉孔又讓我想起阿悟,只是阿悟下巴削尖,多了份深邃的銳利感,

                                                                               

 我說阿悟像輔大猴(又像pinky),因為他有對大大的招風耳,很可愛,

                                                                               

 他說哪有,是有人說過像盧學叡啦。(阿悟是原漢混血)

                                                                               

 我說,是噢,這麼一說,臉型、膚色、鼻子和輪廓深邃的雙眼皮倒是有幾分神似,

                                                                               

 可是你的嘴唇不夠厚,笑起來不燦爛,卻多了份邪氣,

                                                                               

 我認識一個朋友z,他就有那種拉上揚的嘴型和厚唇,笑起來是倒三角形。

                                                                               

 你要練習微笑與忘掉。



 當承諾已駟馬難追,時間套住彼此,

                                                                               

 不禁懷疑一切細節都美好得不似真實,是虛擬嗎?

                                                                               

 這次真的要算數了嗎?

                                                                               

 當我轉身,卻開始怯懦,怕極了受傷,害怕變質,害怕失去平衡,

                                                                               

 因為你我的籌碼都自以為押在對方身上了。

                                                                               

 『你喜歡我嗎?』『喜歡。』

                                                                               

 霧.晚上台南的街道有霧,氣溫太冷了,如此迷濛眩暈不似真實。

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

【沉默沉沒】

(跳跳攝影/台南市都心甫開幕南方公園商場裡的老榕)



 二00七年十月十五號禮拜一

                                                                               

 下午近四點,睡足精神後,我把陳義芝《為了下一次的重逢》和印刻文學誌49期塞進背包,駝起略帶憂鬱滄桑的重量,繞過繁忙大街小巷從城中開元路租賃處,到東區近郊區的台南市立醫院輪替守了一天一夜母親回家。中秋已遠,日已西斜,風略帶涼意吹旋過無遮擋的周身,略為超前時間的背面,隨即遠颺,市立醫院停車場周邊的樹影皆深鬱,凋零的落葉散亂躺在黃黃茫茫的沙土上,沒人清掃,持續堆積著緣起緣滅的種種心事隻字片語。醫院大門口兀自掛著「歡迎秀傳體系經營」之類的無用標語,我像個要被劇情無情推往結局的配角,匆忙倉皇在繁忙玄關大廳一個剎那,便已在冷冰冰厚

重的銀灰金屬電梯門前,擠出消毒酒精忙擦塗著手掌手背,呆愣愣任電梯門

轟然長聲迴響在我眼皮前無情闔上。

                                                                               

 這就是無法理解的冷酷世界末日嗎?之後一個月我常這樣錐刺索問自己,

當我自己像個虛弱彎身的問號反覆揉捏著自己懷裡的擔心恐懼,那父親在忍

耐了一個多月不適後(或是諱疾隱瞞的一年?),終於陡然加劇至最後幾日

幾乎無法忍耐,纏綿病榻連聲哀嚎輾轉反側之際,更像一枚失去直挺能力的

驚嘆號而屈就毫無尊嚴的問號,是否已經預知他自己的身體狀況與後事將以

一連串的問號與失聯劃上休止?

                    

 (但死亡果真不能結伴,終於是自己一個人了。)

                                                           

 恍惚走出電梯,迅速回復定向感,熟門熟路拐左直直穿過護理站的人群,

不假思索推開半掩的病房大門,只見從台北歷史博物館風塵僕僕趕回的妹妹

佝僂著背,穿著灰黯的外套,孤伶伶坐在病床尾貼靠走道的摺疊鐵椅上。母

親則累癱了倚睡在看護床一隅。父親小心佔據看護床尾,雙手抱著頭,採欠

身端坐的姿勢,前臂支撐在旁邊稍高的病床上,似乎在忍耐著什麼巨大悶滯

的肉體不可逆的衰竭而產生的磨難,或因多發性肝腫瘤而轉移到背脊腰椎體

表的痛,幾乎是用盡了上身近胸頸的肌肉,進行圓唇呼吸,或抵不住便抽抽

呼呼喘著氣。我喚,拔。拔轉頭,望了我一眼。他知道是我(之後兩天內他

逐漸失去辨識我的能力,以致我們每每得相互確認彼此的存在),他溫柔點

頭,便又被病痛的血盆大口猛地吞噬回濛濛黑暗背景的無聲泥淖裡,每根銳

利刃人臟腑的齒牙彷彿穿過父親被皺縮蹂躪的瘀黑髮膚與僵凝扭曲面容,狠

狠交迫折磨著我,苦澀難當,悶滯難解,卻無法減輕我眼前這肉體的苦難一

分一毫。

                                                                               

 父親不時變換著躺姿坐姿,已經兩三天無法安穩入睡太久。母親惺忪迷糊

醒來,有一搭沒一搭,乾乾地同我和妹妹講話。問父親,會不舒服嗎。會,

會喘。從我的心尖輕緩懸下一枚落葉。中途並無法控制重重咳了好幾次。然

後吐了一次。母親不住幫父親拍背。我和母親勸慰父親要節省呼吸功,拉出

牆上接出的氧氣管要幫他戴上,因為父親在虛弱忙亂下根本調整不好,會掉

,我把管口抵住父親鼻孔,貼著他骨稜稜的兩頰,往後拉往耳輪,旋緊,垂

往紊亂冒出鬍髭的下巴,再把環扣拉上繫緊。父親張瞪著他的大眼不安地任

我擺佈,微低著油亮短髮的頭,像做錯事的小孩。

                                                                               

 只因父親還沒有一絲白髮。

                                                                               

 從我的心尖輕輕緩緩懸下兩三枚落葉,似菩提樹葉的形狀,沉默著,綠著

,暗著,幾乎可以想像其在行光合作用時的熱烈運轉,而現在冬天近了,死

寂籠罩著病房,只有頭上幾尺的螢光幕兀自搬演這世界種種的無謂喧鬧光聲

。綠色圍廉後是長期臥床的病患,探病的女兒私語殷殷探問交代一外籍看護

,你有沒有幫阿公敷藥餵藥?幾點?餵了什麼?(言下之意,是確定看護沒

有貪懶疏忽而有盡責)嗯。很好。那阿公喜歡吃什麼云云,妳還可以……。

似乎有源源不絕的關懷,卻又無法可想幾經折衝之下,要透過異國的嗓音、

孤寂的心靈、交換價值層層轉遞,終能鏡映記憶下來貫徹到另一個人身上。

而我不知道,在那些盡力的細節之後,鬆了口氣之後陡然無限溫柔的語氣後

,又有怎樣的病例、細節與故事,我真的不知道。我只記得在昨天及之後漫

長停滯膠結時光裡,當病房只剩我、父親、隔壁床陌生的阿公與外傭四人時

,那個黝黑瘦小的婦女像一根不住擺盪的秒針,踽踽獨行,來來回回掃過病

房裡每吋可以排解無聊的面積,終於在近午夜時窩回另頭窗邊濃重陰影裡的

看護床,捲著一條寂寥單薄的鋪蓋。在她的眼中,病房中的其他出出入入的

人又是怎樣呢?困獸般的煩悶與無可奈何嗎?當我躺在看護床上,我只能死

死地帶著一絲期待,無助地等待,像拍慰嬰兒一般搖撫父親,望能緩解且幾

幾乎壓抑下那些堆疊的呻吟,不然一聲痛過一聲,幾乎要鑿穿我生命中尚且

無明的本質。

                                                                               

 先騰空,再刻鏤,掃除落葉,懸下一座森林,於中掌起一盞即將黯滅的燈。

                                                                               

 當窗外緩緩地暗下,漫長的沉默對峙裡,母親似乎卸甲般放棄緊繃的克制

,突地撕裂空氣中的沉默,酸楚難當像洶湧的浪濤撩撥岸邊的一切,掩面哀

嚎並椎心刺骨喊將起來:「XX。你如果有什麼話,趁你現在還有力氣講話

,也趁現在兩個老大都在,就對他們講一講。嗚嗚嗚─」父親的哀樂往往不

形於色,個性內斂木訥卻極疼愛我們子女。父親畏怯地轉頭望了望我和妹妹

幾眼,無語,或他不知道他手上的時間籌碼只剩顛沛流離於病房的兩天時光

,仍覺窘迫的他只是把頭壓得更低,低回他失去尊嚴的病痛裡。而我不知道

是要安慰母親,或是低聲告訴她,好了啦好了啦不要哭了,不要這樣好嗎,

不要加重父親的自責懊悔,因為我同樣對淚水與悲傷的重量感到手足無措無

能為力。

                                                                               

 「這攏是你自己e選擇。莫怪任何人啦。嗚嗚嗚─」

                                                                               

 以為鑲入黑暗裡、陷入昏迷與長睡如化石的隔壁床阿公,竟悠悠轉醒聽見

了啜泣聲,在這個節骨眼出乎意料地發出好意的粗啞探問聲:「是安怎?怎

麼在哭呢?」又是幾聲安怎了,然後冗長的沉默,只有外傭坐在可以看見我

和妹妹的位置,滴溜溜骨碌碌的眼瞳亮睜睜盯著我們,但也不置一辭去向阿

公解釋敘事些什麼。就像一場異國電影一般吧,連我自己都覺得陌生得令自

己打顫害怕,卻怎麼都無法擦拭而去的幽暗尷尬,砂紙般磨過我的心,滲出

比夜更愁的黑光。

                                                                               

 「莫哮啦。」無親無故不知前因後果,卻觸耳無比溫情柔軟如孩童祈使句

的幾個鼻音騰起飛落,久久,飄散在噤聲冰裂的我家四人之間,輕輕爬梳過

我的情緒,舔舐過我斷裂的理路。良久,終於平復而縴拉起精神的母親臨回

家前慎重指著邊桌上的醫院病人餐盒,怕我疏忽,叮囑我勸慰鼓勵幾乎一天

沒進食的父親多吃點東西,吃一點算一點,並每個小時就服侍父親喝水。才

依依不捨拎著僅進住一天量的換洗衣物旅袋,啟闥而出,也直接借道穿過護

理站,消失在景深的霧銀電梯門前。

                                                                               

 只剩護士與醫生的笑鬧交談聲,只剩門外幾步的列表機唧唧復唧唧的震耳

銳利聒噪聲任紙片落下如落幕,只剩不絕於耳的電視節目打鬧聲,而喧鬧動

亂的沉默鋪天蓋地延展著,疊床架屋的世界似乎置若罔聞。

                                                                               

 當我靜靜凝視那一天的時光,衷心扯緊那些已惦記的往日溫暖。

                                                                               

 要從哪個點回憶呢?最後一次吃晚餐的寶貴情景是怎樣的呢?這些年已很

少一家人圍聚吃晚餐的我們。才禮拜六的前天呢,在店裡父親的房間,母親

買了一些快炒小菜,一個蚵仔湯,我和父母三人坐在方正摺疊桌上,而父親

筷子連動都沒動,只勉強喝了一些湯。一些無法言喻的畫面片段或動作,也

許就是那個瞬間,倒數的按鍵就已被悄悄on上,我只能抖索著鏡頭,探往自

己最深的心裏去。

                                                                               

 在漫長的沉默裡幽幽盪盪懸下千片萬片心尖般的焦萎落葉在我深海般的夢

裡,悽悽惶惶千頭萬緒,卻沒有一顆氣泡從朦朧意識沉沒的深處,如午夜的

汽笛般浮轉上來;只像一顆遺失的鹽砝碼,在冷暖流轉會之間,失去交代的

質量。



 悄沒聲息的病房,就像黑暗中的金魚缸般,迸發著微弱的光,游移的影子

們,而顆顆細胞們正在一一默默打烊這座都市。。

                                                                               

 爸要我去吃飯,他說,去,先去吃飯。(留下妹妹結伴。)



 像趕人一般,像每次他語帶命令要我趁熱趕緊把便當吃完。

                                                                               

 事後問妹妹,他什麼都沒跟我和妹妹說。除了關心我倆有沒有吃飯,妹妹

趕不趕得上車回去。像帶著歉意,或者沒有。他仍像過去的日常一般,他以

為時間仍會奢侈地延展。但沒有更重要的什麼了嗎?他不知道更沉甸甸的什

麼嗎?可以串起所有,穿透記憶,具足所有重量的象徵話語。

                                                                               

 當時的我,也不知道再無法逆反了。



 沙沙噬人的病痛正在收殺一切,鬆散與人世網絡的幾條綑綁。

                                                                               

 才換了日期,世界便要換了面目減輕重量。

                                                                               

 我直摜奔出醫院大門,冷颼之間攏緊外套,雙手扠在口袋,先獨個兒站在

街心,愣愣尋覓著熟悉的什麼,但這世界似乎隔得老遠,所有畫面都慢下來

,所有移動都悄無聲息,像鯁噎了一堆焦爛的落葉。我自顧自在繁鬧的崇德

路上漫無目的快走,幾乎要到街底快到傳統市場,才尋了間店鑽進隨意坐下

,點了一碗牛肉麵。當我舉著筷子湯匙在熱騰騰的湯口之間往返,二十四小

時新聞仍舊叨唸,彷若另一個世界,而世界絕對不是這樣形塑的。不該是這

樣的,不該是如此的。茫然的開始,但當我明白些什麼,水濛濛一片越來越

茫,我丟下筷匙,搶白眼前一張又一張衛生紙,掏空心中熱騰騰的所有。



 從此也開始害怕起無話可說。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日記] 李家同演講

 (跳跳攝影/四草水鳥客廳,很多小朋友在踏龍骨水車)



 哈!我還是好喜歡聽李家同演講噢。

                                                                               

 要點簡單,邏輯清晰,人文關懷。

                                                                               

 所以今天晚上還是跑去國際會議廳,人山人海,還好我先進去有位置坐,免去蹲階梯之苦。今天主題是《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不過內容跟我想的有差距,多著重在城鄉小孩差距與提升偏遠地區小孩的閱讀,總之繼上次的貧窮主題後,這次是講教育,裡頭部份內容像英文能力、推薦書單,我在電視節目和雜誌裡頭有看到部分,像讀BBC、Franch24 新聞等。

                                                                               

 李家同教授幽默的開場白說得好:「該來的不該來,不該來的都來了。」是在講該提升閱讀能力的人,其實最該來聽這場演講。當然聽到後面,其實我還是有些微收穫,主要是閱讀方式的調整和一些中外著作的精采介紹,李家同熱情地向觀眾們介紹他吸收知識的來源,及如何去解讀文本,拋磚引玉一些很簡單的閱讀原則,比較適合從來不大量閱讀的學生去聽。

                                                                               

 因為像歐美國家如何從小培養孩子大量閱讀能力的教育技巧,我最近剛看

完簡媜《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裡面美國的教育實在讓人大開眼界,我必

須說,像我這樣一個從台灣填鴨式教育上來的小孩,看到那樣大的文化差異

,才深深覺得自己國家與教育背景的落後與不足,連我這樣一個沒有兒子女

兒的學生尚且擔憂我在這樣的體制內,是否有著後天造成的盲點極待主動積

極去補救,更何況是那些為人父母、有心人士及教育官員呢。



 然後問答時間時,有兩個學生問了兩個不怎麼好的問題,我想在這提出來

,基本上,因為我是那種根本不會問問題的學生,這是我的大缺點,或者其

實我有想到,但我怕問出來被笑,但果真有人問了一樣的問題便覺得鬆了口

氣,這倒也還好,我需要的只是信心和勇氣。但是在成大聽這麼多演講以來

,常常看見一些聽眾站起來講了半天就是聽不出到底是要問些什麼;或者問

的問題風馬牛不相干,太細倒還好,太大就常大得不著邊際;或者是表達能

力有問題,或者是主持人都講的夠明白了仍是有人聽不懂,那就藥石罔效了。

                                                                               

 有個上海復旦大學的交換女學生,綁馬尾,穿著亮眼,站起身來,舉著麥

克風自介後,字正腔圓地講:「李教授,那您認為『愛』,是什麼呢?」那

個瞬間,大家都愣了一下,然後我前後左右的學生們都在竊笑。李家同教授

說:「愛是關懷。」女學生似乎對這麼短的答案就被打發很不死心,又說:

「有人說,愛是不忌妒,愛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您認為『愛』是什麼

呢?」李教授似乎被這麼大哉問因此顯得有些沒有方向沒有重點的問題絆住

了,說:「愛呢,你只要對孩子好,他就會感受到你的溫暖與關心。」

                                                                               

 老實講,我覺得拿任何一個抽象詞彙出來問任何人應該都能得到不一樣的

答案吧。

                                                                               

 接下來是個機械系大四的學生,他說:「像我這樣一個在都會區長大的小

孩,實在是無法了解教授你為什麼要去陪偏遠落後地區那些又黑又瘦髒兮兮

的原住民小朋友讀書啊……。」



 我聽到這句差點昏倒,他的語彙裡帶有很強烈的優越感與意識形態,我想

如果他一直持這種想法,難怪他無法理解。果然李教授馬上反諷說:「我覺

得你也很黑啊!」滿室哄堂大笑。然後李教授開始分享他陪孤兒院小孩讀書

,教導南投小朋友閱讀的經驗分享。很美好的經驗,勾起我以前跟救國團去

南投竹山和宜蘭五結營隊服務的回憶。

                                                                               

 很多事不是口頭說說,口號喊喊,或遙遠地捐捐錢了事;真正的視野,是

親身在現場體會,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互動互助。



 * 其實前陣子看完簡媜《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就想寫心得。我不是

   教育工作者,也不是師範體系出的學生,但裡頭的情況確實讓我感同

   身受。回想我自己受的教育,從漁村茄萣鄉下的國小,一班五十幾個

   人受盡打罵教育,成天圈詞寫沒完沒了的簿子,家長開學前探聽老師

   ,插班轉班哪簡媜描述的簡直沒兩樣,甚至懷疑從台灣頭宜蘭到台灣

   尾茄萣的教育現場,至今想必也是如此(除了小班化及外籍新娘之子

   這是另個現況了),國中升學班照樣逼迫打罵,到了台南一中才算鬆

   了口氣,可補習呢就從來都沒有少過,所以我自己對於課本與知識的

   主動性確實銳減得更快,從來也沒自覺到自己方法有問題。直到現在

   上了大學,不得不更改自己的讀書方法。但是為什麼在高中以前,都

   沒有人教導我們如何思考、如何尋求答案、如何運用資源呢?難道只

   因為我在鄉村,所以我果真面對的就是城鄉差距嗎?答案是確定的。

   我一直以為我國中前的世界很穩定單純,卻沒想過那是一種文化資源

   與刺激的匱乏。許多的人,在來不及知道自己是什麼、想像自己人生

   之前,就被狠狠地放棄掉了,甚為痛心。

                                                                               

   至於書中單篇〈風中的白楊樹〉與〈小徑〉則可以當成獨立的精采抒

   情散文欣賞,人生象徵與行文意境極美。

                                                                               

   而龍應台最近新出的《親愛的安德烈》第一封信對於漁村的描述,雖

   然是因目的而刻意挑選的典型,還是讓我看了極不舒服,也就沒再翻

   下去了。

2007年11月3日 星期六

[ 隔 ] 往前往前往前

 發現一些箭頭,發現一些聲音,

 發現一些未曾有過的淬礪曾經,

 銳利地刺穿今天就在這個空間,

 再也不能自外於自己無人的房間。

                                                                               

 感覺薄得就要融掉,

 但發現自己毫無疑問地忘掉如何碎掉。

                                                                               

 那些日子絕絕對對是泥淖。



 Wiki:男女性骨灰的平均重量分別為多少?

                                                                               

 於是我突然想起父親被擣碎再敲細之前

 那些細語飄落之前大腿骨海綿骨種種可以用的出瑣碎的專有綑綁

 黃色的白色的碎骨片像糖果是一點都不會覺得可愛但又不怎麼真實可以叼著走

 因為骨頭就是這麼無趣的事物還會有點戲謔至於悲傷的成分正被打碎

 鋼筋水泥玻璃帷幕磚頭茅草乃至一生一世我知道現代記憶跟歌曲有關

 但我知道舌頭卻病奄奄一絲氣味都沒以至失憶悄悄擦拭層層骨輪

 輕得彷彿

 啊這骨灰罈買太小了噢不是多了層不銹鋼竟佔去些許空間

 只好反覆斟酌再再把縮小術練得更扎實但是重量不變鹽份不變這海用浪記著

 用頭骨蓋著永遠地沸騰永遠地崩解從上一個腳印必得踏進新的圓圈新的專屬時間

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

[心得]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

 十年的時間,不長也不短,從書局櫃子上發現第一集開始翻閱至結局,便

足以使一個青春期的少年遠遠地離開那段時間他所鍾愛沉迷的武俠小說、他

所痛恨厭惡的課本參考書。然後繼魔戒之後,奇幻小說如同那年代乍乍興起

的網路小說,立刻襲捲市場,站上舞台發出魔幻的黃金色光芒,增加為新的

類型,因此在科幻(倪匡、銀河英雄傳說、星戰英雄)、武俠、偵探(亞森

羅蘋、福爾摩斯)外,地海傳奇、星塵、龍槍傳奇也迅速進入我的閱讀經驗

裡。

                                                                               

 用了一個晚上把《死神的聖物》趕完,說趕完可能誇張了點,但說沉陷在

其中只能順著情節流盪走下去,破曉前剛好掛著兩顆黑眼圈趕上佛地魔的毀

滅,甚至那毀滅的描述在我看來實在輕描淡寫,實在輸給七龍珠漫畫中魔人

普烏(我總覺得最後一幕的佛地魔在我想像裡長得像普烏)、賽魯、甚至弗

力札之死,若真要評比還可加上魔力小馬裡的白面者、魔偶馬戲團的佛蘭西

奴與無臉司令白金,他們或惡貫滿盈不得不一死了之,或者大魔頭臨死前,

作者操作情節基於人性或個性,來個痛改前非或溫情一小面,總是讓讀者悵

然若有所失,欸,結局了,但總比歹戲拖棚沒完沒了,見好就收不見得就是

蓋棺論定,皆下來讓時間與漫長的時代脈絡去考驗。在中文世界撐(風靡)

了十年,小說時間陪著主角走了霍格華茲七個年級實屬不易,雖早知正邪大

戰必定如此,總又有鬆了一口氣之感。

                                                                               

 而我也不是個孩子了。

                                                                               

 那是一種久已不曾有的感覺,捧著書欲罷不能,要說上一本讓我廢寢忘食

的書,大概就是《追風箏的孩子》和《丈量世界》,如果要說有什麼一致性

,大概就是它們都是「長篇」,而且至少跟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有距離感的

(空間、時間、文化),部分則仰賴天馬行空的虛構想像能力達到的。當然

,這也是文學的功用之一,或者,這正是說故事技藝最讓人著迷之處,把人

勾離現實。

                                                                               

 如果說綠野仙蹤是一則體現了美國從農業轉型成工業國家的童話,那哈利

波特乘著九0年代後全球化的浪潮,在大英帝國衰退多年之後,以另種姿態

重新帶著它的文化,透過翻譯,到達最陌生的國度。當然如果要認真說,仍

算是英美文化的一環,但總有什麼是跟美國不太一樣的吧?總有什麼是比較

像歐陸的吧?魁地奇球賽嗎?噢梅林的鬍子啊,當然,現在誰不在世足賽時

徹夜盯電視,看著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歐陸甚至比我們更瘋狂。

                                                                               

 哈利波特讓我覺得容易閱讀的原因,並非其想像空間,因為任何的想像空

間,只要作者夠努力便有獨特類型化的可能;所以我認為其有趣處,便在這

本書跟現實最貼近的地方,而這現實又非台灣,而是以英國為基礎,所以雖

然是小說,其實處處都看見英國的傳統、現況,與我所處的台灣的差異,我

不知道JK羅琳是否用心良苦要批判記者與媒體,但哈利波特在後面幾集確

實讓我看見了大報/小報、真/假之間的辯証,甚至主導著情節的推動。

                                                                               

 天啊!這是一部童書不是嗎?但在現代世界裡,誰離得開代表第四權的大

眾傳媒呢?JK羅琳是否開了一扇窗,讓讀者或者跟著主角們,去思考權力

與傳媒、華麗與汙痕、謊言與真實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呢?而麗塔˙史譏無

疑是一個成功的負面典型扒糞者,在她的話語裡,我們彷彿看見嗜血的小道

八卦、商業炒作下的自傳其運作的邏輯,就是比小說更小說,比娛樂更娛樂

,有誰會說,這僅僅是一本「純真」的童書呢?而有什麼比誠實地面對自己

更能抵抗流言的殺傷力呢?因此哈利波特在某個角度上,絕對無法抽離英國

政經脈絡與媒體生態來討論,諸如黛安娜王妃、王室成員等顯要人物的時代

氛圍與事件。

                                                                             

 當然最有趣的是催狂魔,彷彿多霧之國其令人沮喪的氣候實體化,那些罩

著黑色大衣飄然行走在霧中的人們,妖魔生活一般被時間與生活蝕走一切,

那耀眼的銀白色護法當然令人興奮起勁,不過實際上,我想我們只擁有冷然

的水銀路燈矗立街角奮力撥開一隅。

                                                                               

 而華生和福爾摩斯正在窗後等誰領著線走進這領域呢?

                                                                               

 因此哈利波特不只其不輸偵探小說的懸疑手法引人入勝,其更提供我們一

種新的角度去看待(發現)工業文明,英國是工業革命最早發生的地方無庸

置疑,都市化程度也高,因此九又四分之三月台與斜角巷其實提供了一種我

們新的角度去重新看待城市空間與象徵符號。有一可怕的空間諧擬便是把廁

所當成入口,不但密室入口用一次,在這集也用了一次,還非常無奈,我看

了更是不舒服,因為怎麼都會想到電影《猜火車》裡那個髒得連看都會覺得

臭嘔的經典可怕廁所,更何況是要沖下去?這實在是一個讓人會心但又皺眉

的幽默。而霍格華茲列車則是最有趣的,它是一輛火車,在現代文學裡,火

車往往象徵龐大的機械文明,但要到一個如桃花源遠離現代世界的魔法堡壘

(中古),這「移動」竟然仍要靠虎虎前進的蒸氣火車連通,而不是超乎想

像力般的龍貓公車。而衛斯里先生如發明家般面對科技的態度、熱情、驚嘆

,對於物品的眷戀及喜好,其立場視角的微妙調動,彷彿工業革命新世界剛

啟幕,鄉下農民乘著冒黑煙的大怪物到水晶宮走馬看花掉下巴的萬國博覽會

,琳瑯滿目爭奇鬥艷,那種國力與榮光鼎盛至極致的驚奇崇拜感。那些渾成

的工業藝術品被放在一異質的中古魔法空間與族群裡,卻又重新得到其剛誕

生時的萬丈靈光(aura)。當然,此靈光覆蓋在虛構的商品化飛天掃帚和魔

杖上就又更不同凡響。

                                                                               

 而這不正是大英帝國的深層記憶嗎?倒跟神隱少女的情節與文化符碼組合

上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千尋是要從懷念感中帶父母回去的,而哈利這(他者

)則是要融入這個他父母所來處的榮光世界,並瓦解認同迫害與歧視。

                                                                               

 所以這場正邪大戰實奠基於幾個非常嚴肅的課題─種族清洗、階級、人權

、自由,這不但隨著法西斯的政權擴張,陰鬱地籠罩歐陸人心記憶直到現代

,也是社會學上討論的重心。就算小說裡頭的文化面貌,廣義來看是比較單

一的,還是可以小窺大。如同電影《羊男的迷宮》般,愛、勇氣、慈悲、寬

容、無私,終是救贖與跨越仇恨的不二法門。如果歐陸讀者可以反省,那阿

富汗、伊拉克、以巴等中東國家,甚至是台灣藍綠意識型態為何不能放下呢

?因此哈利波特就算是童書,某些情節甚至如通俗小說般有些搧情,但由於

不離人情兼又議題複雜性高,實不減損其教育性與文學深度一分一毫。

                                                                               

 而《死神的聖物》這集,哈利、妙麗、榮恩在上半集後半實在也漫遊夠久

,雖比《奧德賽》的英雄奧德修斯十年漂流短,但比《尤里西斯》的一日長

,讓人隨著故事中人物興起一股沒有頭緒的焦躁感,那跟魔戒前傳《哈比人

歷險記》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至少至少,比爾博在老惡龍的山門前坐著沉思

時,還有一些古老的智慧(或敘事者的全知觀點)領著他與讀者。但是故事

至此,完全沒有線索可以知道這三人命運究竟會如何?因此當偶發事件發生

及意外中的情報獲得,好像玩線上電玩破關般,不免有生硬之感。但這些伏

筆輻輳至最後,卻又讓人驚訝羅琳的佈置。

                                                                               

 然後如果要找冒險故事結構的類同性,我必須說從古靈閣中搭著守寶惡龍

闖過水深火熱,逃出生天,飛上藍天,實在了無新意。我們所熟知的佛羅多

從末日山逃出和比爾博為惡狼所困時被搭救不也如此,不過換成鷹族罷了。

但少了這元素卻又好像少了什麼,因為這部故事使用各式飛行的物品在絕境

之處逢凶化吉,實在也不是什麼稀奇之事。

                                                                               

 至於用收音機接收地下廣播(也是現代化物品)來招集鄧不利多的軍隊,

我倒是聯想到一個比較遠的東西,就是英國的Summer of Love,戶外派對主

辦跟警察(權力)的大鬥法,其中廣播也扮演過動員和閃躲的利器。不過,

更符合國情的說法,應該是二次大戰轟炸其間,收聽政府單位屹立不搖激勵

軍民的廣播經驗。凡此種種,都是我們所熟知的現代,甚至在任何一個現代

化的國家都可能經歷,或正在經歷這些社會問題與各種情境。

                                                                               

 而如果要問我對哪一幕記憶最深刻,我必須說,是開頭德思禮一家與哈利

告別那幕,而為什麼呢?就請各位慢慢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