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攝影/10.06.28二仁溪橋)
早上天氣好,去早餐店買我弟和我的早餐,等早餐時慢慢坐下,早餐油煙
味緩緩瀰漫,緩緩攤開自由時報,油墨味裡自然而然先翻到我想看的版面。
咦!這是......提走早餐後,回家時,便先轉到7-11買了一份自由時報
。第一次在7-11買自由時報,因為我家一直是鄰長,長年都由鄉公所撥
款提供訂聯合報,只有某一兩年換成台南地方報的中華日報,新聞訊息量超
少排版又難看。所以在外邊的旅程若我想看報紙打發時間,也都會先選聯合
報,這幾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
下午本打算到誠品揮金掃貨,但心血來潮先跑去二手書店晃晃,結果實在
太幸運了,竟然一次就用二手價買到全新的林俊穎《善女人》、《鏡花園》
、《玫瑰阿修羅》;另外買了三本舊書,一本是《創世紀105詩雜誌1995
冬季號》,一本是《1982年台灣詩選》,另外一本是七等生的《老婦人》(
洪範)。
--除了太早的搜不到,等若是把林俊穎的作品齊全了。
到誠品後看了一下近期的書,沒什麼新發現。本來目標是要買吳爾芙的書
,翻了一下《歐蘭朵》(遊目族),之前逛敦南誠品時也一度想買,遲疑好
久看見書頁封面幾個黑指紋和摺痕,看起來髒髒的就沒買,《燈塔行》和《
戴洛維夫人》是合輯太厚買不下手(我有《戴洛維夫人》)。又看了《都柏
林人》和《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也覺得買了會束之高閣一段時間就先罷
手。想說時報版的《追憶逝水年華》怎沒繼續出下去,看到旁邊聯經版的七
本一套的大磚塊,就知道發生什麼事了。
近期的書裡面,我最喜歡麥田書系的排版和設計,讀吳爾芙《海浪》時我
就覺得這真是設計和排版的經典,字的大小行距都剛剛好,紙頁跟讀者接觸
的質感也非常親切,讓人愛不釋手,封面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就算這時代已
經不流行古舊的線裝書,但封面的設計和質感也應該要提出這個時代對一本
好書的形式想像和閱讀體驗才是,這是對作者、讀者和好作品的尊重。所以
麥田這些書,導致我幾個月前在高雄後驛7-11時,突然瞥見架上竟然有
卡謬《異鄉人》,跟ooo、xxx的書、動漫遊戲、致富法則之類的放在
一起,天啊當時真覺得無比荒謬,經典怎麼可以放在這樣的通路(而且一定
也死不打折),然後又恰好被我看到,就抱著英雄救美的心態,欣喜若狂地
買了回家。(這個人真的有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卡夫卡的《變形記》(Die Verwandlung)的內頁設
計真是嚇死人了,從來沒看過小說用這麼鋪張出奇的設計,那種只靠設計就
帶出人類心靈內在壓迫感的閱讀體驗,實在太獨特了!要不是我已經有二十
幾年前志文出版新潮文庫的《蛻變》(但根據楊照的說法那翻譯都很糟糕)
,不然實在很想買一本,可惜資源有限。所以紙張書會被淘汰嗎?我怎麼見
到大出版社們,在封面、排版和物料上一直提高紙張書的附加價值(讀者體
驗和典藏之用),越做是越精美,越像......塗漆或濛上一層設計靈光的商
品;但話說回來,一本書的內容要是很爛,就算書腰名人寫得天花亂墜(真
的覺得那些書腰的修辭或也可以出本書),或叫哪個新秀大咖來設計包裝都
一樣。
--救不起來的。
當然是說大眾暢銷書也是可以這樣包裝啦,假如真的可以增加銷路,但我
想大眾暢銷書的運作法則,並不會用這種增加成本的方式來降低利潤。
--至少我是這麼想。
所以回到早上,當我翻開自由時報這種十塊錢浮掠而過就要丟棄的載體(
腦子裡馬上會浮起一個常在自由撰文的詩人,跟一些比較激動偏頗的言論並
置一塊),又是怎樣的當下關鍵呢?想起王菲年初春晚演唱的《傳奇》:「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或是波特
萊爾〈A une passante〉:「一閃...隨即入黑夜了!-瞬間美女的/秋波
,驟然使我再生,/來世我無法再見到妳嗎?」
觸動在其中發生,像一百個作者和一千讀者邊邊角角的陌生折視關係。
那些甚深的溫柔銘刻在這世界逐日褪去的瑣碎膚淺表皮之上。
除了憤怒還有更多,根深蒂固,永遠鏟不走。
我什麼都沒有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