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31日 星期三

[心得]讀李黎《樂園不下雨》

 「陸喬忽然覺得一種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屬於的孤單。」

                                                                               

                       ─李黎《樂園不下雨》

                                                                               

                                                                               

 結局好平淡,害我還期待了一下,以為俊美的丹尼會跟陸橋告白,不過這

樣一來就會變成少年同志小說。雖然空間是異國,不過少年成長與性啟蒙,

我覺得還是裡頭的重點,因為多了種族這層因素可以好好發揮,青少年對歸

屬感與認同感的焦慮與矛盾的張力因此被放得更大。

                                                                               

 老實說,除了文化差異(萬聖節、聖誕節、感恩節、美式的校園生活、言

談)比較讓我有新鮮感外,裡頭的情節像是青澀的單戀、夢遺、在意外貌等

生理心理反應,都是標準的青春期反應,幾乎可以當國高中青年性別教育的

範本了,小篇幅的情節幾乎都在意料之中,卻又有留些模糊的想像空間,不

過也是那種青少年猜測猶豫的朦朧想像。

                                                                               

 所以整篇文章很平實,青澀與摸索的感覺也把握得不錯,客觀地把各個面

向及可為代表的場景都用上了,我想結局那樣也是最好的,啊,畢竟我也已

經過了「感覺力」那樣粗獷強勁敏銳的青春期了。故事主角還保有可以逼近

永恆美好第一次的回憶能力,畢竟是讓人羨慕的事。(其實我也還年輕吧!)

                                                                               

 裡頭我喜歡菲比的角色,大概沒人不喜歡菲比這樣溫暖的角色吧!不過好

多有關華人身處海外的文字裡,最快樂溫馨的事,好像常常跟『吃與烹飪』

有關。每次讀到他們正在吃什麼有的沒有的佳餚,都讓人餓得牙癢癢的。



 在此又點出幾個想法,就心理研究來說,《樂園不下雨》相近於自然觀察

法(naturalistic observation),裡頭突顯了不同背景ABC或FOB在求

學早期對於「口語能力」與「非語言的溝通能力」的重視,許多的比喻都突

顯了美國這民族拼盤之下的種族之間的刻版印象。另外,李黎創造出的四個

重要角色,性/別之間的相互作用也非常值得探討。

                                                                               

 個案方面,不同的教養方式會造成孩子不同的學校適應力。因此陸喬故事

中時時感到的陌生與隔絕,雖然有可能是過去成長背景造成(父母離異:許

多片段的回憶以意象交纏情緒的方式不住介入),但他和父親、虹英阿姨之

間沉默的關係也造成了不被了解、尊重的鴻溝,而這家子恰好又不融入社區

的美式節慶與人際社交,如此多重因素作用下,才會造成陸喬感覺到對於環

境與人群的隔閡。

                                                                               

 而似乎溝通是可能的解答之一。

                                                                               

 從故事最後丹尼說:「Do yourself a favor──幫你自己一個忙:如果

你喜歡一個人,就讓她知道。」 

                                                                               

 或許主動真是讓他人了解自己的首要步驟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