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3日 星期一

[論述] 我們的心覓得了安全感嗎?

※ 引述《MRT0118 (徵男友)》之銘言:

>   家庭裡的櫃子風暴個人各自承擔。

>   但有人拿社會新聞/社會公器來強化自己的偏見是不可饒恕的罪過,

>   誰去管其他人腦中歧視不歧視!

>   但形諸文字、街知巷聞的公眾訊息就該被檢視!

                                                                               

 小畢:

                                                                               

 展信愉快!XD

                                                                               

 「同性戀」代表我歸屬的群體,我自由的選擇,追求特定的目的,嚮往特

定的生活模式。我對這個群體內部發生的事情知之甚詳──因為瞭解,所以

知道如何應對進退,所以感到安全自在。同性戀這個群體可說是我的自然棲

息地,是我喜歡逗留的地方,一回到大家的身旁,我就覺得如釋重負。相反

地,「異性戀」代表我不能夠選擇或不願意歸屬的群體,但我又對這群體同

樣知之甚詳,因為不管如何,每個同性戀都從小暴露在異性戀所形塑的男女

二分法中,直到青春期後才漸漸摸索成熟,察覺自身環境的異質,抵抗他人

(父母、親友、陌生人)的意圖與期待。

                                                                               

 「同性戀」群體可以說是次級社會化的過程,也就是成年以後的持續自我

轉型,我們所擁有的各樣特質、追求的生活模式、差異極大的行為,都會因

為異性戀的各式不友善言語或行為,而引起強烈的自我焦慮感。要打散迷失

和無助的自我焦慮感,並非要從否定自己、自欺欺人,甚至跟自己內群(同

性戀)的任一份子劃清界線下手,因為衝突的產生並不在於同性戀的行為有

什麼偏差,而在於某些異性戀的不友善行為,甚至是有恐同焦慮同性戀自己

去應和。

                                                                               

 對現代社會而言,「比較性參考團體」可以說明傳媒型塑自我的無孔不入

力量。大眾傳媒以驚人的速度,不管是帶有主觀歧視的修辭報導或感官震撼

的畫面,就以片面選擇或加油添醋的戲劇化訊息,送到最偏遠的角落,完全

沒有平衡報導,純粹腥羶色滿足閱聽大眾的窺淫慾。這生活模式,就被蓋上

權威判決的大印了。

                                                                               

 是這生活模式與認同錯了嗎?「轟趴」、「多重性伴侶」、「物質使用」

可以分成三個不同命題討論,但在不傷害別人(真理)的前提下,這三個命

題都可以分別在合理的控制範圍下,打消所有爭議,得到共識,被尊重與許

可。所以問題的癥結並不在於群體內任何個人的選擇是如何多樣歧異,而是

在我們對立的那端,異性戀社會的多數人甚至掌握媒體公器的權威,對我們

就帶有歧視、嘲笑與數落了。那為什麼要把這些不合理且無同情、同理心的

的訊息,內化為自己的壓力呢?甚至拿來砍向自己的同志袍澤?

                                                                               

 自稱多元寬容的同性戀發生什麼事了?

                                                                               

 什麼時候要藉由否定他人來肯定自己?

                                                                               

 因為無論如何,把異性戀不友善的浮誇修辭與偏狹眼光,拿來衡量自己與

內群的行為,對方根本不會領情!也不會抵銷歧視,反而把自己關進更深的

櫃子裡。理直氣壯地走在陽光下當然有其必要,進步的代價何其昂貴,沒有

必要躲回深邃的暗櫃,任人宰割輕視。

                                                                               

 能在同代人的經驗裡闢疆拓土,和解共生,才能為後人創造認同的歷史記

憶與尊嚴不是嗎?才能在平等的基礎上,以有限的資源,創造族群最大的自

由度與保障不是嗎?

                                                                               

 那還劃什麼界線?一個渴望被重視、正視與了解的族群需要閹割自己?以

目前的條件去審判目前自由的窘境,並不是什麼勇敢的創舉。

                                                                               

 「污名化」是誰的語言?誰的視角與觀點?

                                                                               

 是誰把格局走小了、走死了、走窄了?製造了困境?

                                                                               

 「黑白分明」、「旗幟鮮明」、「意識形態鮮明」,代表一種原始野蠻的

品味,或二位數以下的加減法。是昏庸反智與感受力低下!令人索然、倒胃。

                                                                               

 而那些粗略的辭句,對複雜問題的討論顯得不夠誠懇,反暴露所有的善意

都是空談,也意味著觀念本身的不清晰,邏輯偏誤與效率低下。所有豐盛的

情誼,如果不是出自於了解都於事無補。

                                                                               

 而縝密的思索是對眾人之事最誠懇的表達。



 心理或道德的接近,是由我們感同身受(fellow-feeling)的能力及意願

構成的:把他人當作和我們一樣的主體,有他們自己的目標和追求生活模式

的權力,有類似我們的情緒,以及類似我們的感到喜悅與痛苦的能力。感同

身受通常包括同理心(empaty):從他人的角度看事情的能力及意願。感同

身受也包括同情心(commiseration):喜他人之喜,憂他人之憂。這種感

同身受的感覺,是心理和道德接近最明顯的標記。

                                                                               

 因此同性戀的群體可以沉澱在我的世界地圖上,就算否定自己或是改變自

己的行為,以順從異性戀的嘲諷,也不會改變一絲一毫這群體和異性戀之間

的距離,也不會改變他們的歧視和惡意。

                                                                               

 而我們既然是這群體的一部份,我們就盼望,如果我們中間出現爭議,我

們會一致努力尋找一個對全體有利,且獲得全體共識的解決方案,這種解決

方案原則上既值得追求,且實際可行。我們希望,在友善的氣氛中,在關切

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和平共商解決方案。相反的,萬一有吵架絕交衝突,我

們認為那只是暫時的現象,只要大家「認清全部事實真相」,說出內心真正

想法,而不是被各式各樣的麻煩製造者(愚蠢與挑釁)所誤導,這種衝突完

全是可以容忍的也是必經的。所有這一切,使我們一想到同性戀群體的互動

,就覺得溫暖窩心,充滿互相同情,如同手足,以致激勵了每一個人的認同

感,團結一致保護群體,共同誠實地面對自己,抵禦一切不友善閒雜人等的

決心。



 但事實上,我們的一致性本來就會被難以彌合的信仰和理想分隔開來,每

個人之間都充滿裂痕。「我們同性戀的團結合諧」並不會比「我們同性戀之

間的差異衝突」來得更為重要,偽善的愛與和平只是掩蓋傾軋不和的實情不

是嗎?

                                                                               

 城鄉空間距離與匿名性,疏離置身群眾中的每個人,可辨識與不可辨識的

符碼都考驗每個人的G達,由於缺乏頻繁綿密的面對面人際關係網的實質內

涵,大型共同體的團體意識,必須靠不斷的信仰和感情訴求來支持。因此劃

清界線和捍衛邊界的工作,對某些人來說就成了無比重要的事情。

                                                                               

 只是,這真的特別重要或是特別不重要嗎?

                                                                               

 我只知道有些人特別容易用偏激、不可妥協的態度看族群中的更少數,他

們試圖在不安全感與焦慮中,模仿權威的人格四下攻擊弱者,卻沒有成熟的

智慧與圓潤的待人處世方法。

                                                                               

 而有些人有時候表現得刻薄自私,但必要時他們不會見死不救;有時候顯

得怒氣沖天、躁動不耐,那是因為總有人沒耐心、看不懂、只活在自己的世

界裡,但真發生事情時卻沒有想到其他人,乃至整體族群的當下處境與未來

,就腦筋不清楚地急著去無謂無用地劃清界線。甚至有些只會耍嘴皮、硬拗

的人,會毫無邏輯性地把個人恩怨偷渡在公眾論壇的討論裡,還沾沾自喜呼

朋引伴,只顧自說自話,以為大家都看不出來。



 客觀、精確的務實思慮有那麼難嗎?

                                                                               

 我沒有戲謔、嘲諷的心情。而更像是──像是面對一個「你總是擔心他會

在有敵意的人面前出醜」的親兄弟。

                                                                               

 讓簡陋的愚蠢拘泥和小家子氣的個人情緒去隨意裁決同性戀這想像的共同

體(imaginary communities)的邊界,實非長久之計,也裹足犧牲了更多

同志的權益和未來。

                                                                               

 而我不斷地提醒自己,成見也一定嚴重影響了我的觀察和想像力。

                                                                               

 我要的是在同性戀群體裡的安全感,需要團結行動與共同理解,但實際上

這內群的分布太疏鬆、太廣泛,但既然PTT甲板與MOTSS等公共論壇

提供了情感認同與歷史記憶的可能,就可以去建構出短暫速食的群體想像,

憑自主意識開拓私我領域的文化,縱使這只是群體的一部份(會上網打逼的

男同志),並無法代表整體同性戀。

                                                                               

 但別忘了,這論壇也會賦予大家「眼界」(horizons)與「態度」,並進

而擴散,影響了大家日後怎麼選擇自己的人生計畫,怎麼選擇立場,決定手

段,去追求認為值得追求的目標、參與同性戀族群公眾利益的爭取、參與關

心的議題、為弱勢者與多元開放發聲。

                                                                               

 儘管人人自由,而且不可能不自由(因為人人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族群內有些人卻比其他人自由:他們的眼界(選擇範圍)更寬,而且一旦

決定了追求哪一種人生計畫,他們擁有實踐該計畫所需的大部分資源(金錢

、人脈、教育、外貌身材、文雅談吐等等);他們比其他人更自由地渴望,

更自由地實踐他們的願望,更自由地達到他們所欲的結果。

                                                                               

 他們有較高的自由度與較低的依賴度,他們可以自私地完全不理會同性戀

的處境,甚至把姿態擺得甚高,態度傲慢,以他人的偏見或自我的喜好來肅

清族群內較弱勢的那群,卻又愛稱自己代表默默無聲的那群!這樣過分的所

作所為、所言所行對整體利益有什麼好處?理性的討論與清楚的思維,才能

瓦解社會情境的影響,捍衛同性戀的尊嚴。而不是濫情溫情或冷漠無情,假

道學或泥巴仗,或人云亦云鄉愿犬儒地附和,隨波逐流嬉笑怒罵聲色犬馬,

卻不用理則去思辨有無道理否?

                                                                               

 理性慎思寬容尊重,心平氣和耐心溝通,才是真正愛人接物的方法。

                                                                               

 一個成熟的人格,渴望一個獨立的自我,渴望被極精確地解讀與對待的人

,不能把思考的責任完全都交到別人的手上,也不能沒有獨立理解、獨立反

應的能力。有自己的立場、勇於批判反省的人,對內群來說,可能是一場噩

夢,但對力避鄉愿與虛矯身段,以保真誠之自我的人,卻是一種道德勇氣…

…。

                                                                               

 我的理解與分析至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