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1日 星期三

氣體的運送-二氧化碳在血中的運送

 整理/虎跳跳



 正常人在正常平靜狀態下,每100毫升的血液從組織運往肺部4毫升的

二氧化碳。每分鐘由代謝產生約200毫升的二氧化碳。當動脈血經組織的

微血管時,這200毫升的二氧化碳會從組織擴散到血液。因為二氧化碳比

氧更容易溶於水約20倍左右,所以直接溶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量會比氧的

量來得多。雖然如此,但也僅有相對來說少量的二氧化碳以此方式在血中輸

送。進入血液當中的二氧化碳只有7%是以溶於血漿及紅血球細胞內液的溶

解態形式攜帶。為了要將所有組織產生的二氧化碳送到肺臟,二氧化碳必須

以其他的方式在血中運送。

                                                                               

 另外有可能15~25%進入血液的二氧化碳分子,是以可逆方式與血紅

素蛋白的胺基以非常弱的鍵結合,形成碳醯胺基血紅素(carbaminohemoglobin

)。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以相同的方式和血漿蛋白反應,不過由於這些蛋白

只有血紅素的1/4,所以比較不重要。上述可以寫成:

                                                                               

 CO2 + Hgb <══> CO2Hgb 

                                                                               

 當血液通過組織微血管時,氧合血紅素會釋出氧而變成去氧血紅素;而去

氧血紅素與二氧化碳的親和力要比氧合血紅素的來得大。

                                                                               

 其餘70%由組織進入血液的二氧化碳則會轉換成重碳酸鹽:

                                                                               

         碳酸酐酶

 CO2 + H2O <════> H2CO3 <=> HCO3- + H+



 在上面這反應中,第一個反應為瓶頸反應,如無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

)的催化就會反應速度極慢,有了這酶反應約快了5000倍,只需要幾分

之一秒的時間就可以在紅血球內完全反應。碳酸酐酶只存在於紅血球中,並

不存於血漿。因此這反應的主要地點是在紅血球內。相反的,第二個反應中

,碳酸解離成重碳酸氫根離子與氫離子的速率非常快,不需要任何的酵素幫

忙。一旦形成後,絕大部分的重碳酸氫根離子由位於紅血球細胞膜上的重碳

酸根氯攜帶蛋白質(Bicarbonate-chloride carrier protein)向外送到血

漿中。這運轉是以一個碳酸氫根離子與一個氯離子的交換來執行,所以靜脈

內紅血球細胞的氯離子含量比動脈內紅血球為多,此現象稱為氯離子轉移(

chlorid shift)。而大部分的氫離子則和紅血球內的血紅素結合,因為血

紅素本身是極佳的酸鹼緩衝劑。此反應也可以用來解釋一個現象:組織微血

管及體循環靜脈當中的氫離子濃度,要比動脈血當中的高,同時隨著代謝率

增加而增加。這反應是所有二氧化碳運輸方式中最重要的方式。

                                                                               

 由於二氧化碳可以多種型態存在於血液中,所以我們通常把溶解態的二氧

化碳、碳酸氫鹽及碳醯胺基血紅素的量總加起來,合稱為血液二氧化碳總量

(total blood carbon dioxide),這是例行的血液化學檢驗項目之一。

                                                                               

 當體靜脈血通過肺微血管時,上述步驟的方向剛好顛倒過來。由於血液二

氧化碳的分壓會高於肺泡二氧化碳的分壓,因而導致二氧化碳從血液擴散到

肺泡。血中二氧化碳分壓一旦降低,上述兩個反應便朝左邊進行:於是乎碳

酸氫根離子與氫離子結合成碳酸,再進一步解離成二氧化碳與水。同樣的,

碳醯胺基血紅素也會分解成血紅素與游離的二氧化碳分子。一旦二氧化碳形

成後,因為溶解態的壓力較大於氣相態的壓力,就迅速擴散到肺泡中。經由

這種方式,所有從組織中產生,並經由血液輸送的二氧化碳,就送到了肺泡

,利用呼氣排出體外。



                                                                               



文章出處:

                                                                               

1.Guyton & Hall 新編醫用生理學, Arther C. Guyton, and John E. Hall,

 袁宗凡, and 林佑穗譯, 合計圖書出版社, 2005.

2.Vander, sherman, V Luciano's, Human physiology,Eric p. widmaier,

  and Hershel Raff, and Kevin T. Strang, Mc Graw Hill companies,

  20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