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yam.com/laiho/
鬥鬧熱 賴和概念專輯《河》的錄音日誌
8/20(六) 20:00(台北)台大迴廊咖啡│河的故事
◇ 試聽《河》的感想
撰文者:虎跳跳
剛剛在網友文章看到聽到的,很美很動人。
熟知台灣史當知道《鬥鬧熱》為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以「懶雲」筆名發表於
1926年1月《台灣民報》86號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主要深究日本帝國殖
民與民眾的愚昧、奴性與封建兩個苦楚的根源,才造成無可解放的深淵。不
禁讓人深思過往,國民黨以其敗軍退守台灣的歷史巨輪,無情地輾碎所有台
灣青年的理想與熱情,那之後一連串荒蕪人人禁聲的蒼白歲月造成無可挽回
的文化斷層與殖民遺忘,中國國民黨的殘酷霸權與再殖民教育無疑地再次禁
錮台灣人的心靈。
『不可知的前途,暗黑得路痕不見,……』賴和《流離曲》
不禁讓我們反覆思量,能否讓潰爛的王朝再起?百年老店背負的原罪能否
被原諒?能否被寬恕?那些個彼此傷害過的歷史能否被後人遺忘呢?日本、
台灣、中國,變局後糾葛百年、跨越世代的關係能否有撥雲見日的一天呢?
世界局勢、崛起中國、台灣政局的多方動盪無疑是新的挑戰。往未來眺望之
前,是否暫且讓我們回望,放下統、獨、左、右,諦聽島嶼經受的所有不義
不信,療傷,擁抱台灣的心靈,逼近自己精神裡最真實的身世。
『歷史-親像一條長河……』
按下去第一句,我就知道我會愛上這首holo歌,不單是我個人偏好『河』
這委身個人性命於大時代風雨裡的無悔意象,綿密哀怨苦楚的語調幾乎讓人
痛哭失聲,讓人路泣於途而不能自己,可以比擬賴和的磅礡史詩長詩《流離
曲》。
像肅殺的政治黑牢裡那幽幽迴響的《幌馬車之歌》,鍾浩東押送馬場町的
輓歌。鍾理和痛失知音與兄弟,而在日記寫下的三字。
『和鳴死』
像陳明章《基隆嶼的港口》:『…思念是一條路,這呢ㄚ遠…』
裡頭歌樂溶接,聲淵情深,詞文激盪振顫,抵抗殖民統治的心志如同擊劍
遊俠干扞暴政而慷慨赴市,歷史洪流滔滔,抑鬱而且痛楚,壓抑甚且悲憤,
化阨困為溫柔傾訴,魂內容以存亡死生,魄旋律以凜然正氣。
抗日烈士賴和代表的台灣氣概,腳踏土地、台文語言等深刻命題。
撥霧穿花的真實歷史與人道精神,一個醫者文人如何透過樂團詮釋,經過
後代誠摯的渠道重新走入失去身世的台灣子弟心中呢?這首歌在新的接受情
境裡能產生怎樣的期待視野呢?能否是縫接過往的契機呢?
上溯李雙澤『唱我們自己的歌』開啟腳踏台灣親近鄉土的民歌年代,下究
拋棄愚昧大一統聲浪,重建台灣文化主體,主權治權尊嚴三位一體的鄉土正
名大業。此首音樂也許並非走西方愛與和平烏茲塔克世代後搖滾樂試圖改變
世界的高蹈路線,而踏實地往回追尋賴和的精神,以旋律的形式美承載賴和
靈魂包涵的思想內容。
雖非中和節守,而有哀愁過重傷重淌血的悲憤。也許也無法脫逃接受者強
烈意識形態的政治性解讀和多方爭奪詮釋。但鮑爾狄倫、胡德夫卻也是最有
力量的聲音,不死的靈魂。所有理想的失落或者激昂都標記了一個年代。我
們知道,所有的一切都還在自由中飛翔跳躍,歌唱如儀,奏樂如祈,冥冥中
有股先驗的力量將會帶領樂手與聽者到一不曾去過但是卻又如此熟悉、似曾
相似的地方,那是人文的思潮,恆久的長河,蘊含台灣人最壯闊的原鄉,最
激盪怨怒的血液。
泱泱憂思台風乎?渢渢心聲乎?
對於融合台灣文化、原鄉情懷、過往歷史與文人遺韻的熱情,詩(賴和文
)樂(樂團作曲填詞)舞(現場表演)的溫馨合一,實在窩心。這個高度,
讓我敬佩,值得掌聲,希望更多人可以聽到。
支持努力創作的樂團,我們的時代我們的歌。
惟一不變的信念。聽!是誰在唱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