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6日 星期五

【心得】台博館建築特展

 這個特展我趁昨天下午空堂逛過了。展覽室較小,不過資訊非常充足,彷彿把整本關於台灣博物館的建築圖文書悠悠攤開,文字與圖片相互搭配,縝密度極高。老實說,解說的文字相當專業,大部分都是建築語彙。譬如一張張的圖面、立面及透視圖,線條與線條之間形成理性、秩序的模矩,一一配置在省博館的骨架、廊柱、門柱之間,充滿幾何的思考,與優雅的比例。

                                                                               

  優雅的比例,這樣的修辭法的確也是建築語彙。

                                                                               

 所以我對於這場特展有所質疑,主要是,語彙與實物之間的巨大落差。或者說,置身現場與建築共鳴的體驗與繪圖舊照片之間的差異。就像羅蘭‧巴特在流行體系裡頭所說的,意象服裝與書寫服裝之間的大大不同。在各式圖畫與建築言語之間,除了認知層面的固化外,當然也有增添知識與強調的功能。因此,在台文館裡頭,閱讀著遙遠的台博館的細節與流變,是件耐人尋味的事。閱讀達文西的密碼後,能親身走趟羅浮宮,身歷其境,當然更加踏實。不過我沒去過台博館,在台北那年,台博館也剛好在整修。

                                                                               

  因此,如此渴望只能放在心裡。

                                                                               

  遙遠的國度,遙遠的比例,日本殖民台灣進入現代的點點滴滴微縮成一座

 博物館與其對比同時代的各式競圖與作品,越過時空的限制來到台南,精準

 的建築語彙理性地描述每一處角落的總和,間或插入一些殖民政府民國政府

 等歷史大敘述與民眾小故事佚事,或者從文藝復興談起,建築史裡各式流派

 的影響交絡,至於日本現代化後受英影響的第二代建築師等。



  以及台博館在首都的未來遠景,關於空間的改造。

                                                                               

  幾乎無所不包,多面向地解構詮釋台博館,如此富於知識的策展令人激賞

 。但也會質疑,對一般民眾來說,可能有些枯燥,生動不足。會嗎?一抬頭

 ,龐大的玻璃漸層架,發著光的照片映著翠綠的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的龐大

 自然人文景觀。

                                                                               

  可惜少了空間的夜晚,隱匿的慾望面向。(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