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0日 星期日

【心得】讀陳柏青《時間的獵手》





> 2005-07-10 〈新世代男言之癮〉七月書寫主題:攝影

>     《時間的獵手》 陳柏青/著

>   後來我才明白了。若我著迷大頭貼,並非為了它的量產速度和功能性而滿足,反而是在以大頭貼留下影像這件事的背後,那對「時間」無可遏抑的追念與恐懼,使我夜夜癡迷浪游在那些發光的機檯中,掀開簾布,彷彿無眼的凱蒂貓對那明明存在卻不察的「另一位」,焦急又害羞詢問,「時間時間你還在否?」




    『心得』讀陳柏青《時間的獵手》



 我蠻喜歡陳柏青的散文,是從九二年散文選〈大屋〉開始

吧。(底下開始離題。)



 這一則文章是在今天中華日報發現的,大抵我每日按時閱讀的副刊不外乎聯

合中時自由台灣等等,各有各熟悉的書寫者白紙黑字按時出現,有時也會游移

不定,在不同的副刊發現同樣的主題或同樣的名字。就比如中時常見的龍應台

,《野火》的話題能持續多久呢?讓人拭目以待。



 每次看到一篇喜歡的文章,卻常常剛巧在外邊早餐店、咖啡廳、速食飲料店

等地方,總不能拿把剪刀便剪,或者趁四下無人注意巧手一撕,便把文字連名

拐帶回家,又何必呢?雅賊總也是賊。



 記得上回看到葉維廉的散文,大抵是米國某國家的景物遊記等等,裡頭的冰

晶、森林、石柱描寫在在讓人讚嘆旅行社若找這等作家來書寫遊記,真不知會

是虧錢,或者大把鈔票滾滾來?虧錢實是恭維,若閱讀了那般精準優美的風景

描述,就算沒去過也等若走了一趟作家心目中文字裡頭的地方一遭了;但文字

終究也有所極限,萬卷書千里路,在怎樣某個程度書寫和實踐有所貼合才不會

流於空泛、高蹈、夢話等,當然如果是極限經驗,或者虛構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結果總是回到家,就忘了去收集文章做整理,這輩如我,網路比紙張快速,

能量儲存比傳統物質恆久,哪有那等心思買個大剪貼簿裁裁貼貼呢!角落堆久

了泛黃腐爛跟垃圾沒啥兩樣,那當初又幹麻大費周章。



 倒不如到網路上尋找文章,省事多了,莫怪現在多數創作者的文章都以電腦

打字,或者以部落格格的形式發聲。近日東森搭上這股熱潮,繼報紙編輯部落

格後,每個新聞主播都有主播部落格,還真不知道裡頭是要放獨家呢?還是給

八卦媒體臆測採訪的主播私秘素材或心情點滴。



 所以自從養成在網路上看平面新聞的習慣後,理所當然副刊也跟著用平面看

,除非出門在外,否則還真難得一翻報紙。



 偏生我家常年都訂聯合報,文字量大,知識性相對較高,大概是我偏愛的。

可是由於鄉公所的福利,所以家裡會有另外一份多餘的報紙,只是由不得我們

選擇,只能由官方決定,前陣子是台灣日報,張數新聞量少也就算了,美編和

副刊都令人生厭索然無味。但不看又真可惜了,不環保又浪費。



 前幾天跟朋友聊天,聊到報紙,我跟他說,我評比的標準是用聯合比自由。

不過朋友說了句,還有蘋果呢!立刻讓我會心一笑。不過平心說,水果日報的

版面還蠻漂亮的,不過以我讀字的速度,半張蘋果,我ㄧ口麵都還沒吞下去就

得翻頁,實在讓人懷疑這份報紙賞心悅目外,能傳達的東西實在不多。



 所以這兩個禮拜換了一家,中華日報,是台南地區的地區報,跟自由時報的

感覺很像,不過立場沒這麼強烈,反而是地區性格比較明顯。這下我就要稱讚

選這份報紙的主事者英明了。我家茄萣離台南市十分鐘車程,市區二十分鐘,

與台南的脈動相關性這麼高的鄉鎮,當然中華日報的功能性對我來說實在是太

好用了。舉凡古蹟挖掘,城市建設,演講座談音樂會和明星簽唱簽書會等等,

在在都吸引著我。



 如果這些訊息無時無刻都可以獲得呢?



 台灣不是個全島都有無線網路的國家,也不是個全民都消費的起NB或者P

DA、iPOD的社會。要實現到哪都可以攫取訊息的美夢還有一段很長的路

要走。高雄才剛在蓋捷運呢!而台南市的主要幹道只要一上下學或假日就會塞

車,台南市動用來維持交通的人力我想非常驚人,光是我每天上下學或假日到

台南逛街閒晃,每個路口都可以見到一到三人左右在維持秩序。



 更枉論台南的交通黑暗期即將降臨,那必然是一座城市的惡夢,會讓人無時

無刻不心浮氣躁。好在台南的節奏相對於北高都會還算緩慢,機車和汽車要和

時間追逐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舊城中區(中西區)的路是這般小條彎彎曲曲

的,每個路口又是這麼接近,說起來若只在鬧區逛街,那步行的速度並不會比

車行慢多少,少了找停車位的焦慮,也多了份欣賞府城風光的優閒。



 城市?現代?



 嗯!說到這,讓我們回到陳柏青的文章,這篇文章同樣是城市經驗,同樣是

六七年級接觸的光怪陸離都市景象,貼合著現代人的某些節奏,讓我想到張維

中的〈青春租借地〉,是以西門町的的人、事、地景為素材的散文,在在都浸

染著現代的氣息。而陳柏青這篇則以『物』為主要的描寫對象,抓取又特殊又

普遍畫面的功力驚人,那與其說是描寫『物』呢!



 不如說是描寫『物化』後的人,拍貼又何嘗不是人的留影呢!那些留影背後

的都市現代人心裡底層的樣貌又被文字所加以捕捉,那文字何嘗不是拍貼呢?

只是,述事者瞬間凝結的卻是芸芸眾生背後都市光影裡頭最可能的真實面貌。



 PS:原諒我每段只縮排一格。方便!已成排版習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