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心得]央視CCTV大國崛起

 因為上《知識份子與社會介入》,上課時鍾老師放《大國崛起》第一集給

大家看,我發現很好看,回家馬上用火狐把十二集都抓完。不過第三集我是

抓香港翡翠衛視改編的,因為剛好是講大英帝國的興起,紀錄片中則穿插著

主持人對於港英殖民時期和董建華主政時期的許多比較,另有時政批評,像

表達對於皇后碼頭拆遷的看法。

                                                                               

 今天上文學社會學講生產方法工序化人被剝奪了創造的成就感等等(馬克

思),大國崛起十二集,我剛好已經看到第四集,科學,知識革命,工業革

命等,效率與技術的改變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而牛頓下葬和瓦特發明

高效能蒸汽機的那些光芒萬丈的歷史敘事,真是令人動容。

                                                                               

 大國崛起十二集裡除了英國外,每個國家都僅只一集篇幅,而英國竟又多

用了一集去述說工業革命對於整個世界的改變。還有一些北京的學者,講述

那段歷史。央視推出大國崛起這樣的影片,其實值得思考幾個問題。

                                                                               

 第一 中國,至少是製作歷史敘事影片的這媒體和學者們,是以怎樣的觀

    點去回顧歷史的。一樣是大敘事,香港的媒體加上主持人對於紀錄

    片以及當下現況的反思,終究是比內地的史觀更加細緻,而啟人思

    索。

                                                                               

 第二 這樣宏偉的敘事手法,大國的興衰成敗,其實都值得中國借鏡,但

    同時也會讓敏感的觀眾有一些感覺。沒有出現的第十三集,是否正

    在被催化發酵,考慮中國的和平崛起,並回顧節目內容的製作其實

    有一種隱隱的脈絡連繫著,跟現今當權的國家意識有關,或許透過

    這樣的機制去推展崛起國家的統治合法性,潛移默化,賦予人民一

    種對於強國與資本的想像,讓人民樂觀地以為,他們活在一個正在

    往進步富庶的合諧社會前進的道路上。



    我只能說,這個透過傳媒操作,以其他國家崛起的「樣板」大戲的

    技巧是更為純熟了。

                                                                               

 第三 這是否可以代表中國對世界的看法,以歷史性的回顧,透過媒體的

    管道向社會大眾宣傳。而非常有趣的是,十二集裡,除了馬克思的

    幽靈不斷出現外,「錢」、「獲利」、「國家民族」、「霸權武力

    」等一再重複出現,資本主義似乎已正式進駐這個曾經受無產階級

    革命掃除一切的古老國家,並在國家發聲管道對人民播出,對於這

    樣的情況當然我們並不意外。反正中國錢淹腳目,世界工廠沒日沒

    夜的運轉,整個社會幾乎是傾全力往一個自己並不清楚的地方走去

    。因此回顧其他大國崛起的方法的利弊,舊傳統的崩解與新價值的

    建立變成非常迫切的需求。在礦安事件百出,城鄉差距拉大的現今

    中國,由於媒體檢查、網管與共黨政治仍然牢牢地掌握一切。因此

    我們並不清楚,中國社會裡的各階級團體與場域之間是否有利益上

    的矛盾,那矛盾的動能與深度有多大,仍否造成日後鬆動政治,促

    進自由民主的力量。

                                                                               

    「改變,會從哪個階級發生?會從哪個地方?哪個事件發生呢?」

                                                                               

 第四 過去的歷史畢竟是歷史,有過去的條件與環境,果真還能在這更廣

    泛彼此影響的世界體系上有大國崛起呢?那中國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呢?另中國與俄羅斯對緬甸袈裟革命的態度,其實也讓人看清國際

    現實。中國除了廉價的產品外,能對世界輸出什麼?左派的理想性

    似乎也早已煙消雲散了。



 第五 回到台灣。大國的崛起,似乎八竿子跟台灣打不著干係。但現況擺

    在眼前,就是這個文化歷史與台灣千絲萬縷的大國,就近在咫尺。

    兩千三百萬人口,說多實在不多,市場規模不大,但台灣須審慎務

    實利用當前的情勢、過往的條件、累積的資源去創造自己的道路,

    不該在原地徘徊。是國家是民族,那些認同其實已迅速地無關宏旨

    ,因此國家民族的基礎早就形成,只是還深陷在藍綠虛無的撕裂與

    口號裡頭無法抽身。

                                                                               

 我,以一個台灣人的身分,衷心期望明年的選舉後,不論是誰當選,一個

穩健務實的政府,將重新擁抱所有人民的聲音,賦予我們一份更好的物質與

精神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