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復旦大學雅言
由此,从全文当做此解——一夜酣梦,昨夜的小山眉已然残乱,故须重新“
画蛾眉”。至于“金明灭”者,当是与 “梅花妆”有关。既类似于今日之假
眉,眼影一类。《太平御览》卷九七O引《宋书》:“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
卧于含章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华,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
有梅花妆,后人多效之。”宫女亦多以五色绸缎或金银箔片剪为梅花形,贴
于面颊上,称为“落梅妆”。这首词中女子晨起,昨日之梅妆亦为半残,故曰“金明灭”也。这样理解,
才与词中下文“鬓云欲度香腮雪”相衔接:一位昨夜残妆犹在,慵懒之态可
掬的美女形象,就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
我贊成小山作為眉毛解,溫的其他詞中,以山喻眉常用。
但『金明滅』解作『梅花妝』、『残妝』我卻有不同意見,
實大大削減此畫面(視角)的聚焦與修辭。
如果是這樣的話,此古代女子之臉未卸妝,
晨起枕邊人一見,此光影在臉上的明滅對比可是成了印象派點描法花臉。
其實我覺得,若此詩空間(視覺)場域集中在五官上的話,
順著視線,『金明滅』作眉下小範圍眼眶內『眼睛惺忪開闔』解會較為恰當。
試看下句『鬢雲欲度香腮雪』,腮和鬢有鄰近性,
因此可以用不穩定的動詞『欲度』來縫接畫面,
表達髮鬢雲般凌亂在雪般的香腮上。
因此隆起的『小山』若指涉『眉』,
在鄰近與平衡上『金明滅』須作『水潭湖面』解。
相類於『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這是相當常見的比喻,也唯有水潭在照射下,
才有靈魂之窗的明明滅滅波光瀲灩不是嗎?
『日月』不就是形似的盤古之眼嗎,不過是縮成一個字表達罷了,
因此『明』便兼顧了動詞、形容詞與名詞三位一體的深度。
至於『金』,都用香來修飾腮了,
那『金』當然也是抽象地在那幾個瞬間點上了靈魂之窗醒覺的顏色。
因此,小山『重疊』在水潭之上便可以理解。
在主觀的凝視下,超現實如夢般的景疊在一張臉龐上,(倘若是畫作)
因此,山、雲、雪不只是比喻,而是與人臉平行(較隔)的夢境想像畫面,
從上句過渡到下句,就有從夢境漸漸明晰到實物之感,
只因眼睛被一個技巧所挑空塗抹,便有如此果效。
--
【花間集 卷一】五十首
銀青光祿大夫行衛尉少卿趙崇祚集
溫助教庭筠五十首 其一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
菩薩蠻溫助教庭筠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